健康養身★反正不生了 乾脆子宮連同肌瘤一起切除好嗎?

反正不生了 乾脆子宮連同肌瘤一起切除好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隨著年齡增長,子宮肌瘤發生率也隨之增加,不少中年婦女早已完成生育任務,不想再忍受子宮肌瘤的種種症狀,以及避免日後一再復發,於是選擇將子宮連同肌瘤一起切除;但是這個決定會帶來哪些副作用呢?

女性荷爾蒙刺激 子宮肌瘤越大越多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童寶玲表示,子宮的功能為孕育新生命,沒有懷孕的女性,每個月子宮內膜會剝落形成月經,子宮肌瘤的形成原因是女性荷爾蒙刺激子宮肌肉層,隨著每次月經來潮,荷爾蒙反覆刺激進而造成子宮肌瘤的體積越長越大、數量也越來越多;直到更年期後,缺乏女性荷爾蒙,子宮肌瘤才會逐漸萎縮。

子宮肌瘤生長位置 決定症狀表現

若子宮肌瘤位置靠近子宮內膜,容易發生經血量過多、強烈痛經;子宮肌瘤太大壓迫到膀胱、腸胃道或輸尿管,會造成頻尿、尿不乾淨、無法排尿、便秘、腎臟水腫;子宮肌瘤靠近子宮內腔,則可能導致流產、不孕症。由於子宮肌瘤造成的種種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有許多婦女常詢問是否可以切除子宮肌瘤?童寶玲醫師表示,手術切除子宮肌瘤必須一顆顆取出,再將子宮縫合,可能發生腸沾黏,會導致便秘、腸絞痛,沾黏到輸卵管而造成不孕症,或是增加懷孕時子宮破裂的風險;但子宮肌瘤仍會持續復發,若沒有生育需求就建議將子宮切除。

留意手術危險併發症 子宮次全切除副作用少

子宮切除可選擇子宮全切除、子宮次全切除,但要留意手術的危險併發症。童寶玲醫師舉例,子宮肌瘤過大時,手術會增加腸道、膀胱及輸尿管破裂的風險;而子宮次全切除可保留子宮頸,切除的組織較少,腸道、膀胱及輸尿管破裂的風險較低,同時可維持子宮頸周圍韌帶構造,比較不容易發生手術後尿失禁等問題。

藥物治療為優先 傳統藥物副作用多

童寶玲醫師認為,治療子宮肌瘤應以藥物為優先選擇,例如子宮收縮藥物、避孕藥、止痛藥,雖然可以暫時減少經血量,但有血壓升高、強烈胃痛等副作用,且藥物使用劑量容易越來越多,最後仍需手術切除子宮肌瘤;而注射抑制腦下垂體藥物,可暫時進入假性更年期,達到縮小肌瘤的效果,但會出現熱潮紅、盜汗、失眠、心情鬱悶等副作用,長期使用更會造成骨質疏鬆,一旦停止使用,子宮肌瘤又會再復發。

新型黃體素口服藥物 8成患者肌瘤萎縮

近年國內已有新型黃體素口服藥物,可阻斷女性荷爾蒙刺激子宮肌瘤,連續服用3個月、停藥2個月,高達8成患者肌瘤萎縮、變小,同時減少月經出血量;即使停藥後,子宮肌瘤也不會長大。童寶玲醫師曾收治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子宮布滿百顆肌瘤,造成嚴重貧血,曾使用傳統藥物治療都無效,接受肌瘤切除手術仍復發,經過使用新型黃體素口服藥物3個月後,經血量過多獲得改善,血紅素回到10 g/dl,讓她終於不再愁眉苦臉。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6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25)日表示,部分指定機構仍提供自費核酸檢驗服務,方便在春節後有搭機需求,須提供3日內PCR篩檢者做篩檢。同時官網開設在春節期間可提供服務的機構,建議民眾可先致電詢問,以免撲空。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為方便有需要自費篩檢的民眾,全國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矯正牙齒也能享有精品級的醫療服務?這家座落台北市東區的隱適美旗艦店,將顛覆你對牙齒矯正的刻板印象。祐民牙醫診所,就是為隱形矯正患者所打造的全台第1間隱適美旗艦店,從矯正前的評估、矯正過程、居家檢測進度、搭配加速器,加快矯正流程......等,網羅全方位的隱形矯正系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38例,分別為13例本土個案及25例境外移入,分別來自新北1例、桃園6例、台南2例、高雄4例。桃園又現3例不明感染源桃園今天新增6例,其中包括華盛頓幼兒園1位家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桃園一對姊妹確診,就讀同一間幼兒園,還有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2歲的王先生在年節期間和家人團聚,吃完火鍋後,隔天突然發現右腳大拇骨關節腫脹疼痛,腳趾表皮外觀紅熱光亮,稍微碰觸關節就疼痛難耐,無法正常行走,休息後疼痛無改善,就診時發現竟然是痛風發作。嘌呤代謝異常 趾關節發紅浮腫疼痛不堪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痛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