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反覆肚痛遭誤診 竟是罕病克隆氏症在作怪

反覆肚痛遭誤診 竟是罕病克隆氏症在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27歲的胡先生,原本身體強壯健康,但經過一年多來的反覆肚痛、拉肚子、發燒,使他的體重明顯下降10幾公斤後,只剩下56公斤,更糟的是他的肛門開始出現膿瘍和瘻管。

後來,他前往醫院就診,醫師立即幫他安排瘻管切除手術,但不幸的是,術後不到三個月,肛門膿瘍和瘻管又出現,因此他只好再度接受手術,而這樣反覆的發作共3次,每次都會排放出大量的分泌物,使得他生活品質變差,與家人關係也漸漸惡化,直到最後透過哥哥的安排到了另一間醫院後才發現,原來罹患的是克隆氏症。

肛門瘻管反覆發作為異常 應多加留意

臺南醫院外科莊仁賓醫師表示,這種反覆性的肛門瘻管並不單純,且又有明顯的體重減輕以及大量的直腸分泌物時,就必須要考慮到有無發炎性大腸疾病或是大腸直腸癌的可能。而根據個案狀況顯示,發現整段大腸與直腸出現粘膜肉芽腫和線裂狀潰瘍,典型的成鵝卵石樣,經由病理切片證實罹患的是罕見的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好發於年輕人 有8成誤診率

克隆氏症的致病機轉迄今雖未十分明瞭,但與自體免疫系統異常、遺傳基因有關,東方人罹病機率遠低於西方人,全台灣不到600人,發生率只有10萬分之2,好發於年輕族群,主要以15~35歲居多,台灣患者則是男多於女。

典型症狀包含腹痛、腹瀉、血便、發燒、食慾下降導致體重迅速減輕;少數患者甚至以反覆性瘻管來表現。由於症狀與腸躁症等其他腸胃道疾病類似,高達8成以上患者會被誤診,確診時間拉長,也影響治療時機。

長期腹瀉、貧血當心是警訊

過去,克隆氏症患者藥物治療主要以水楊酸抗發炎藥物(sulfasalazine)、類固醇(steroids)等為主,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生物製劑可以直接抑制腫瘤壞死因子,讓疾病得以緩解,降低發炎造成的腸道破壞,而現在中度或重度患者若對於傳統治療無效的話,有另外一種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幫助疾病獲得控制。 

最後,莊仁賓醫師提醒民眾,若有長期腹瀉、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的症狀,病況時好時壞,應及早就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並與醫師配合,只要正確的診斷與治療,疾病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背著書包上學去,代表邁入另一個人生的階段,對很多家長來說值得期待,眼看開學日越來越接近,不少家長也跟著憂心起來,事實上,每年國小校園迎來小一新生,都會看到部份穿著新制服的新生,眼淚汪汪拉著父母,不肯進教室的場景。 測試底限 協助適應環境 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蕭...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恐慌症的第一次發作,通常無法預期,患者可能會突然發生心悸、冒汗、發抖、頭暈、冷顫或發熱感覺,不由自主的呼吸急促或窒息感、喉嚨有梗塞感、胸口疼痛不適、噁心或腹部不適、皮膚感覺麻木或刺痛感、失去現實感或失去自我感,有些人發作時會感到害怕自己失去控制或好像要即將發狂、也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過50,時常會頻繁的想上廁所,到了廁所,卻又只能滴出一點點,排尿困難,這都是因為攝護腺肥大擠壓到膀胱,使得儲尿空間被壓縮,才會一直想上廁所,但又因為膀胱被擠壓,因此排尿變得吃力,最常發生在銀髮族身上。 逾50歲 每年進行經肛門指診 台灣男性攝護腺癌罹患率已攀升至1...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6歲的黃先生,右側膝關節疼痛多年,上下樓梯及蹲下時,會產生嚴重的疼痛感,清晨時僵硬疼痛感更明顯,X光檢查後,發現右膝為「早期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口服藥物無明顯效果,接受玻尿酸注射治療,疼痛感明顯減輕,連續完成3周注射治療,症狀緩解且效果持續半年之久。 人工關節置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