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反覆腰痠背痛 竟是結石體質作怪!夏天怎麼吃才不會被石頭纏上?

在台灣,約有一成左右的人受腎結石所苦,有些人甚至是天生體質就容易產生結石。像知名主持人于美人,之前就遇過結石問題,日前健檢發現腎臟腫大,經過仔細檢查,原來十年前腎臟內的一包沙,變成了108顆結石!為了將這108顆頑石取出,使用了「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的方式,由於手術時間過長,且過程醫生必須將手泡在冰水裡,甚至讓醫生也感冒失聲!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為讓大家可以更清楚,怎樣的飲食跟作息習慣容易產生結石,特地訪問于美人,讓于美人直呼:「你終於訪問我了,但竟然是因為腎結石!」節目中也邀請專家分享避免結石上身的飲食之道,遠離石頭,逆轉腎!

反覆腰痠背痛 竟是結石體質作怪!夏天怎麼吃才不會被石頭纏上圖/TVBS提供

于美人之前就有兩次腎結石的情況,雖然不會痛,但有血尿症狀,當時做完體外震波碎石手術後,在赴日的飛機上,于美人恰巧聽到空服員分享之前一名旅客,因為腎結石發作,緊急降落在日本的情形,讓于美人深深覺得出門在外,腎結石發作真的很可怕!談及容易產生腎結石的原因,于美人直言壓力是關鍵,也自嘲:「可能是我的體質很容易把液體變成固體吧!」不同的結石種類,有不同的對應方式,所以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結石是很重要的!平時很愛喝維他命C飲品和發泡錠的于美人,因為是草酸鈣結石,就必須要減少維他命C的攝取;怕有尿酸結石的產生,雖然喜歡喝高普林雞湯,也必須要節制。動完手術後,因為腎很虛弱需要養腎,于美人身上裝了一條小管子幫忙腎工作,讓尿液可以順利排出。因為動作不能太大,于美人幽默的說:「那陣子只能坐著罵人。」管子拿掉當天以為就可以錄影,沒想到非常的不舒服,膀胱有點痙攣,幸好這樣的感覺隔天就好多了。

反覆腰痠背痛 竟是結石體質作怪!夏天怎麼吃才不會被石頭纏上

圖/TVBS提供

腰酸背痛與結石的症狀很容易被混淆,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表示,腎結石引起的疼痛不一定持續很久,但疼痛常是在腰側肋骨,並不會因姿勢轉換疼痛就減少;輸尿管結石引起的疼痛常會延伸至鼠蹊部。包括血尿、噁心嘔吐、排尿疼痛,尿急等。神經肌肉問題引起的疼痛則多集中於下背部,早上剛起床不覺得疼痛,但隨著時間會愈來愈痛,甚至起床就痛。

反覆腰痠背痛 竟是結石體質作怪!夏天怎麼吃才不會被石頭纏上

圖/TVBS提供

當結石產生,若結石小於0.5公分,有六成會隨尿液自動排出,若是結石較大則有三種常見處理方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體外震波碎石及經皮腎臟造廔碎石手術。于美人姐使用的「輸尿管鏡雷射碎石」,就是將最新軟式輸尿管內視鏡伸到腎臟內,再用微小的夾子取出結石。因為手術中必須灌注生理食鹽水才能有清楚的視野,每次進出只能夾取一兩顆小石頭,所以非常耗時辛苦。不過,相較於傳統治療結石的震波治療或穿腎取石手術,會對腎臟造成部分的傷害,新的軟式輸尿管內視鏡手術,是從尿道放進精細的內視鏡到腎臟內部方式,再用雷射直接粉碎結石,就不會對腎臟造成損傷。

結石種類中,以產生草酸鈣結石最為常見,佔尿路結石70%左右,另外還有尿酸結石及磷酸銨鎂結石,約10%。若有草酸鈣結石,除了維他命C,也要盡量少攝取高草酸的食物,並增加高鈣食物的攝取,例如:牛奶、優格、傳統豆腐、小魚乾,幫助結石排出。江坤俊也分享了「五五定律」,就是結石打完後5年,有50%會復發。由於夏天結石發作是冬天的3-5倍,因此,為避免結石復發,常曝曬於太陽下,大量流失水分的工人,必須要注意多補充水分。而常坐辦公桌的白領族,因為少走動又常憋尿,也會提高產生結石的風險,所以要記得定時上廁所,才能遠離結石!要了解更多腎臟保健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相關推薦

秘方:生白芍 100g。用法:生白芍100克水煎服,三天痊癒。永也不復發。方解:口臭源自於胃熱。口臭十年病人三天痊癒。永也不復發。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白芍是我們常見的中藥之一,因為其強大的藥用價值,我們在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白芍。因為炮製方法不同,可以做成生白芍、酒白芍、炒白芍等等,所以它們的功效作用...

閱讀詳情 »

糖尿病是一種危害人類與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紊亂的疾病,它嚴重的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可分原發性與繼發性,原發性佔絕大多數,繼發性佔極小數。其主要原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謝紊亂。其主要特徵是高血糖、糖尿。其臨床表現與中醫的消渴症相似。 消渴症始見於《內經》:「二陽結謂之消。」「胃熱則消穀,穀消故善飢。...

閱讀詳情 »

眼睛是一個人心靈的窗戶,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但是有些上班族、學生黨已經把眼睛弄成高度近視了,戴上了比啤酒瓶還厚的眼鏡,令人嘆息不已,下面我就教大家怎么治療近視。 真正根治高度近視眼的方法 只要有恒心,堅持三年,即使800度近視也可以根治。 方法:頭固定,眼球盡量左轉25下,然后右轉25下,一般后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