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口腔癌常悄悄的來! 醫師教你趁刷牙時看懂「癌來了」5大徵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2歲的歌手陳昇臉書自曝「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取消了年年如一的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不少歌迷意外,事實上,口腔癌徵兆常被忽略,醫師提醒,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一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在台灣,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了,在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中位居十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的第4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周怡江表示,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9成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而口腔癌又有3大元兇!這些危險因子分別為檳榔、吸菸、喝酒,又以檳榔的致癌性最強,檳榔子已是國際認定的第一類致癌物,加上嚼食的動作,化學性及機械性刺激,全都增加細胞癌變機率。

進一步分析國內癌症登記統計也可看出,口腔癌男女發生比例約為9比1,正與嚼檳榔人口多數為男性有關。而研究顯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如果合併抽菸,增為89倍;若再加上喝酒,罹癌風險上升至123倍。

周怡江說,高風險族群須定期檢查,可降低口腔癌26%死亡風險。目前健保補助30歲以上有菸檳(含已戒檳)行為的民眾(原住民為18歲以上),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有篩檢需求者可多加利用。

周怡江指出,口腔癌區分4期,早期發現並治療,0至1期的5年存活率有8成;若3、4期才治療,5年存活率將一口氣掉到5成、3成。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第3期視病情輔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第4期就需手術及放射線、化學治療。臨床有些病人會嘗試吃偏方或草藥,反而耽誤治療時機,是醫師口中千萬不可犯的大忌。

醫師提醒,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破:口腔黏膜是否光滑柔軟,完整無破洞。如果口腔黏膜潰瘍超過2週未癒合,應就醫檢查。

斑:口腔黏膜顏色是否正常。正常為均勻的粉紅色,若出現白斑、紅斑,要特別當心。

硬:嘴巴開合有無困難,舌頭是否活動自如。

突:口腔黏膜表面有無不規則突起。

腫:臉或頸部有無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每37分鐘1台灣女性罹乳癌 2年1次「這樣做」揪出8成早期癌保命

瘋賞櫻全台「足底筋膜炎」病號跟著大增! 怎麼了?醫點出3大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年輕人(12至22歲)即將全面開打BNT疫苗,但打完疫苗之後的28天內,有5大症狀一個也不能輕忽,因為恐是潛在不良反應的心肌炎要命警訊!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13)日提醒,這5大症狀包括:胸痛、心悸、運動耐受不良、暈厥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幼兒園衍生社區大樓群聚本土疫情,又有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3)日公布,該棟大數又有一名住戶案16164確定感染Delta變異株;不過,眾所矚目的「埃及爸」案16160以及台大麻醉護理師案16158兩人,則因為病毒量太...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市報導】後疫情時代,大家要如何安心重啟生活?國父紀念館與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合辦的神氣家族人生智慧寶庫公益講座,昨12(日)日因璨樹颱風改為線上分享—「入秋養肺好過冬」,讓中醫師告訴你秋天可以為自己補甚麼?中醫師呂桓毅分享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有其意義,即使是疾病,背後也有生命的禮物...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中醫大新竹附醫引進第四代達文西手臂系統,院長陳自諒表示,達文西手臂手術系統,透過醫師操作四支機械手臂執行手術,先進的內視鏡與器械手腕設計,靈活度超越了人的手腕,可消弭醫師手的顫動,也提供十倍放大及3D立體視覺效果,尤其,機械手臂可在手術中精準掌控血管和神經,組織切割更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