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口腔癌常悄悄的來! 醫師教你趁刷牙時看懂「癌來了」5大徵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2歲的歌手陳昇臉書自曝「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取消了年年如一的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不少歌迷意外,事實上,口腔癌徵兆常被忽略,醫師提醒,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一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在台灣,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了,在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中位居十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的第4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周怡江表示,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9成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而口腔癌又有3大元兇!這些危險因子分別為檳榔、吸菸、喝酒,又以檳榔的致癌性最強,檳榔子已是國際認定的第一類致癌物,加上嚼食的動作,化學性及機械性刺激,全都增加細胞癌變機率。

進一步分析國內癌症登記統計也可看出,口腔癌男女發生比例約為9比1,正與嚼檳榔人口多數為男性有關。而研究顯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如果合併抽菸,增為89倍;若再加上喝酒,罹癌風險上升至123倍。

周怡江說,高風險族群須定期檢查,可降低口腔癌26%死亡風險。目前健保補助30歲以上有菸檳(含已戒檳)行為的民眾(原住民為18歲以上),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有篩檢需求者可多加利用。

周怡江指出,口腔癌區分4期,早期發現並治療,0至1期的5年存活率有8成;若3、4期才治療,5年存活率將一口氣掉到5成、3成。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第3期視病情輔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第4期就需手術及放射線、化學治療。臨床有些病人會嘗試吃偏方或草藥,反而耽誤治療時機,是醫師口中千萬不可犯的大忌。

醫師提醒,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破:口腔黏膜是否光滑柔軟,完整無破洞。如果口腔黏膜潰瘍超過2週未癒合,應就醫檢查。

斑:口腔黏膜顏色是否正常。正常為均勻的粉紅色,若出現白斑、紅斑,要特別當心。

硬:嘴巴開合有無困難,舌頭是否活動自如。

突:口腔黏膜表面有無不規則突起。

腫:臉或頸部有無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每37分鐘1台灣女性罹乳癌 2年1次「這樣做」揪出8成早期癌保命

瘋賞櫻全台「足底筋膜炎」病號跟著大增! 怎麼了?醫點出3大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內疫情趨緩,繼雙北、台中宣布9月1日實體開學後,高雄市今(17)日中午宣布,「9月1日實體開學,在充分準備下讓學生回到校園」。高雄市長陳其邁也承諾,一定嚴格把關,請家長放心。高雄市教育局長謝文斌表示,會著手實體開學,在充分準備下讓同學回到校園,9月1日前各校一定要召開防疫小組會議;實體開學後要落實...

閱讀詳情 »

聯亞生技未通過EUA將提出,指揮中心為此是否公布聯亞效價?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對著媒體直言,「為什麼你們要公布,因為他(聯亞)就不上市了啊!」聯亞疫苗因為中和抗體效價「偏低」,經指揮中心專家召開會議結果「沒有通過EUA」。消息一出,聯亞生技透過新聞稿表示,深感遺憾,認為這是國人重大損失,更不滿食藥署未納...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COVID-19本土確診病例,其中台北再增2例。對此,台北市衛生局說明,今日所新增的2例,其中1例為接觸確診家人,1例感染源釐清中。另外新北市昨日公布的家族旅遊團6例確診者,其中有5人工作職場為台北,北市衛生局立即匡列223人,並於8月17日中午完成採...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趨緩,國內今天新增4例本土確診,縣市分布為台北市、新北市各2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今日新增2例,1名確診者因為要到北市就醫,採檢後Ct值37,感染源持續追查中,另一例為解隔離前「陰轉陽」,家族旅遊團遊花蓮疫情暫未擴大。新北市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