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腔癌有哪些症狀? 耳鼻喉科醫列6大重點

口腔癌有哪些症狀? 耳鼻喉科醫列6大重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依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口腔癌佔所有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5位,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且近年來年齡有下降趨勢,臨床上不乏二、三十多歲的案例,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口腔癌危險因子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欒智偉主任指出,造成口腔癌及癌前病變的風險因子有檳榔、香菸、酒精類飲料、不良之口腔衛生與假牙、食用辛辣食物等易造成口腔內長期刺激之生活習慣。

此外,當口腔內有不正常的腫脹、潰瘍或硬塊,產生不明原因的疼痛或麻木;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如刷牙、剔牙),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黏膜表面出現白色或紅色的斑塊;而上述症狀超過10 天以上都沒有癒合,即有可能是口腔病變之症狀。

口腔自我檢查 6重點需注意

欒智偉主任分享,除每半年到一年看醫師作口腔健康檢查,平日也要注重自我檢查,口腔健康檢查的重點:

(1)注意口腔黏膜有沒有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如白斑、紅斑。

(2)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慢性口腔黏膜潰瘍。

(3)口內或頸部任何不明原因的腫塊。

(4)注意舌頭的運動和知覺。

(5)顎骨的局部腫大造成臉部不對稱,牙齒動搖及知覺異常。

(6)口腔黏膜之知覺,如燒灼感與張口度變小。

早期發現存活率高 符合免費資格定期篩檢快去做

口腔癌若早期發現存活率高,政府已針對有抽菸或嚼檳榔(含已戒)之30歲以上民眾,以及18歲以上未滿30歲之原住民,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

欒智偉醫師強調,早期發現的個案高達8成,治療方式多以手術及放射線治療為主;初期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有7成以上,如延宕病情到第三、四期,存活率就降至5成5以下。因此,一般民眾必需認識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及早期症狀,為了自身健康和家人的幸福,民眾應提高警覺。

【延伸閱讀】

嘴破,火氣大? 可能是反覆性口腔潰瘍

劣質假牙誘發口腔癌 口腔潰瘍2周未自愈需警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7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宣布新增1,390例本土病例,90例境外移入,包含63例落地採檢。 地方型防疫旅館吃緊 新竹市加入居家照護行列 醫療量能部分,目前的空床數為3,399床,雖每日超過1千例的確診,但負壓病房的量能還能維持住。中央集檢所有1,573床空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現在大家天天對著電腦開視訊會議,下班後連續玩3小時的電視遊樂器,不少人常感到眼睛乾澀、看不清楚(眼睛疲勞),甚至眼睛比兔子眼還紅。打開電視廣告、或是去逛藥妝店,經常看到許多眼用藥品,稱可以改善、緩解眼睛的不適,但要怎麼選呢?如果我有兔子眼,又該怎麼做呢? 維生素B1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目前常見的濃縮中藥製劑,讓西藥有趁虛而入的空間。消基會針對38件中藥做檢驗,有6件檢出西藥。因其藥效多為止痛類,購買來源多是其他或不明來源,消基會呼籲如有使用中藥需求,應前往合格得中醫院所就診並開立處方。 別人送的中藥 問題特別多 2021年消基會接受消費者委託送檢「...

閱讀詳情 »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 2022年主題為「Access for All」,意指「全面醫療 豐沛整體醫療資源,健全所有 照護罕見出血疾病」。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於4月17日於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世界血友病日響應活動媒體會」,藉此呼籲大眾,能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