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只要每天拍拍“它” 減肥排毒婦科病全解決

只要每天拍拍“它” 減肥排毒婦科病全解決

它就是我們古老的中醫的方法——拍打帶脈,該法在古代的宮廷很盛行,稍微有心人只要翻看《慈禧軼事》174頁就能看到,慈禧每天午休之前都側着身子讓宮女或太監幫她拍拍腰,而帶脈就在腰部,慈禧為什麼喜歡這樣做,原來她在68歲時她患上一種嚴重的便秘,太醫給她開了一副中藥,慈禧嫌中藥太苦而沒有服用,後來一位精通道家養生術的太醫教她一個方法解決了太后的便秘,這個方法就是拍打帶脈,拍打帶脈不僅很快治好了太后的便秘,而且還消除了她腹部的贅肉,經過從古自今許多人的實踐,拍打帶脈不論是對減肥排毒美容,還是婦科病都有良效。

 

有些人拍打帶脈幾天後就開拉肚子排毒了,有的痘痘不知不覺不見了,非常神奇,目前一些養生書都喜愛用敲帶脈這個詞,其實拍帶脈比敲帶脈更科學健康。學過火功推拿的學員建議你採用火焰掌的方法拍打帶脈,這樣效果更好,拍打時先輕拍後深拍,兩者不可或缺,緊密結合,因為輕拍可以生血,深拍能夠活血,拍打之前如果配合開四關或開三筋效果更神奇。該法可以自我治療,方法很簡單,躺在床上,然後用火焰掌拍打自己的左右的腰部帶脈,次數不限,一般以80—100次為宜,不必刻意。不懂火功推拿的人用手拍打腰部的帶脈,也有效果,帶脈在哪裡呢。請看下圖:

 

什麼是“帶脈”,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此經脈象是一條帶子纏在腰間,二是因為與婦女的經帶關係密切,按現代的話說,就是專管調理月經及婦科各器官功能的重要經絡。帶脈是奇經八脈之一,有“總束諸脈”的作用。人體其他的經脈都是上下縱向而行,惟有“帶脈”橫向環繞一圈,好像把縱向的經脈用一根繩子繫住一樣,所以哪條經脈在腰腹處出現問題,如鬱結氣滯,瘀血堵塞,都可通過拍打帶脈的方法來進行調節和疏通,而且帶脈上的三個穴位“帶脈”(與經同名也叫“帶脈”)、五樞、維道,又全都壓在膽經上,所以拍打此處有同於拍打膽經之妙。

 

有人擔心,這樣拍打會不會拍壞腎呀?其實從解剖位置來看,拍打的位置離腎還很遙遠,那個位置應該是結腸的部位,右側為升結腸,左側為降結腸,震動結腸,應該是有利於通便的。而且是平躺着,對於稍微胖些的人來說,正好拍打的就是腹兩側“草帽圈”的贅肉。肉又多,拍得又輕,是很安全的。

 

其實用帶脈來治療婦科病,古時是常用之法,有調經止帶及疏肝行滯的作用,最善消除諸經在此處的血瘀積熱,同時也是治療各種疝氣疾患的必選經脈,但現代的一些針灸師大多忽略此脈而不用了,因為,即使是專業的教科書,對“帶脈”的介紹,也只是寥寥數語,一帶而過,沒有更多臨床的分析和總結。

  

只要每天拍拍“它” 減肥排毒婦科病全解決

 

什麼是帶脈?

  帶脈無本經直屬穴,與足少陽膽經有3個單交會穴。

  本經循行路線:帶脈出自季脅部,交會於足少陽膽經的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圍繞腰腹部一週。足少陰腎經向上行至膕中,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會,再向上行至腎,當第十四椎處(兩旁腎俞穴)分出者,屬帶脈。

 

  本經所主病候:腹脹,腰軟,下肢痿弱,帶下,陽痿,遺精,癲癇等。

  本經主治病證:中風,手足不舉,肢體麻木、拘攣,發熱,頭痛,項腫連腮,眼目赤痛,齒痛,咽腫,頭暈目眩,耳聾,皮膚搔癢,筋脈不舒,腿痛,脅肋疼痛等。

 

帶脈(足少陽膽經穴;足少陽膽經、帶脈交會穴)

  位置:側腹部,章門穴下展1.8寸,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交點處。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疝氣,腰、脅痛,腹痛。

  五樞(足少陽膽經穴;足少陽膽經、帶脈交會穴)

  位置:側腹部,髂前上棘前方,橫平臍下3寸處。

  主治:陰挺,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疝氣,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維道(足少陽膽經穴;足少陽膽經、帶脈交會穴)

  位置:側腹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樞穴前下0.5寸處。

  主治:腰、胯痛,少腹痛,陰挺,疝氣,帶下,月經不調,水腫。

只要每天拍拍“它” 減肥排毒婦科病全解決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0歲陳先生熱愛跑馬拉松,某次賽事因準備不足,中途跑姿走樣,但仍堅持完賽,導致隔天起床一踩地就感到足跟內側一陣刺痛,雖然緩步行走後逐漸舒緩,但久站工作後又即復發,就醫確診為足底筋膜炎,透過脊椎及疼痛治療中心中西醫合療,症狀大幅改善,又恢復日常訓練,期待疫情過後大展身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相信對裝有假牙的民眾來說,於治療過程「口中取模」階段沒齒難忘,牙醫師會使用口腔托盤及經調拌有如石膏泥狀印模材料,放入必須撐到無限大的口腔中進行印模,此階段往往會讓患者感到不適、反嘔甚至嘴角受傷,但必須將口內齒狀準確的翻印到口外,才能鑄造出精準的假牙形狀,故民眾也不得不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痔瘡發作如廁苦! 醫:肛門壓力長時間上升導致每次如廁都煎熬,是許多痔瘡患者的心聲。其實痔瘡是身體的正常組織,能防止糞便失禁及滲漏,然而肛門壓力長時間上升,就可能導致痔瘡發炎膨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冠陵主治醫師指出,青年到中年族群當中的患者大部分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桂格營養完善計畫攜手社區大學與健檢中心,針對全台中高齡民眾進行營養認知與健康行為調查,發現中高齡者雖然健康意識高,但卻僅有不到五成民眾落實糖分飲食控制!糖分對健康影響甚大,不僅可能造成三高、心血管疾病,歐瀚文醫師提醒,民眾在選擇餐點時應多留意食品成分,並建議參考營養餐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