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她痔瘡發作貧血需送院輸血! 超音波刀微創治療解決

她痔瘡發作貧血需送院輸血! 超音波刀微創治療解決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痔瘡發作如廁苦! 醫:肛門壓力長時間上升導致

每次如廁都煎熬,是許多痔瘡患者的心聲。其實痔瘡是身體的正常組織,能防止糞便失禁及滲漏,然而肛門壓力長時間上升,就可能導致痔瘡發炎膨出。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冠陵主治醫師指出,青年到中年族群當中的患者大部分因為飲食習慣跟排便習慣不好,或工作需要長時間久坐、久站,造成肛門壓力改變;而老年人好發原因則是因為體內的支持組織,也就是痔瘡周遭的肌肉隨著年齡慢慢退化,所以痔瘡就慢慢掉出。

輕微痔瘡靠生活改善 嚴重痔瘡需手術治療

李冠陵醫師說,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及內外混合痔,分為4個等級,若是症狀輕微,通常只要改變飲食生活習慣,搭配痔瘡軟膏治療就能改善;第2至第3級痔瘡,少量痔瘡可考慮門診就能做的橡皮環結紮術治療;第3級以上,症狀嚴重則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李冠陵醫師補充,手術切除分幾種,包括傳統的電燒手術、環切手術,或是近年盛行的微創手術,例如組織凝集手術以及超音波刀手術。

痔瘡超音波刀治療 讓她癌症治療不中斷

李醫師分享,曾有一名53歲的林小姐,早期懷孕時就產生痔瘡沒積極治療,後來罹患惡性腫瘤,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副作用卻加劇痔瘡出血,如廁後馬桶通紅,甚至因此貧血到送醫輸血。經醫師評估,進行傷口小、出血量少的微創超音波刀治療,改善了痔瘡問題,讓標靶治療不中斷。

「超音波刀的原理是使用器械的高速震盪達到組織切割及止血的效果。」李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電燒以熱能燒灼患部,超音波刀能減少術中及術後的出血情況,復發率也相對較低,另外就是周遭組織的傷害比較少,手術時間可以大幅縮短,傷口也明顯較小,疼痛感較低,最快術後隔天就能回家,休息一天就能返回工作崗位。

術後疼痛感較低 術後多攝取水分、蔬果

醫師表示,無論哪種治療,術後患者應該多攝取水分及蔬果,入冬更要避免久坐不動,如廁後能以濕紙巾擦拭或溫水清洗溫柔呵護降低復發機率。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位66歲的劉小姐,深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多年,聽別人說施打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效果不錯,因此勤跑各大醫院共施打了18次PRP,不僅舟車勞頓、花費高昂,疼痛狀況也未獲改善。劉小姐輾轉至綜合醫院就診後,經醫師耐心解說,接受膝關節置換的微創手術,術後狀況恢復良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人類關節疾病,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達15%,換句話說,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雙和醫院骨科醫師翁佩韋指出,包括膝蓋不當使用者、銀髮族等都屬於高危險族群,又以女性大於男性,每六人中就有五人有此問題,治療上,包括藥物治療、針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不少人在「嗯嗯」如廁後,肛門卻其癢無比,抓也不是、不抓又超級難耐,甚至影響到睡眠,使生活品質大幅降低,但礙於面子問題,也好難向他人啟齒,到底怎麼會這樣?醫師提醒,造成肛門搔癢的因素很多,但若太過用力、過度清潔都可能使肛門周遭肌膚受傷,進而引起搔癢,應特別留意清潔的習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乳癌患者人數每年成長5-10%!臨床上,有一名41歲婦女,因背痛及下肢無力,就醫時已嚴重到須乘坐輪椅行動,檢查後發現,原來她罹患乳癌,且癌細胞已轉移,侵蝕胸椎導致神經壓迫;雖然已經為晚期癌,但醫師以標靶、化療合併單株抗體來治療,僅一個多月,病人骨骼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