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北市十大死因7項是慢性病! 肺癌還是癌王、高血壓病猛攀升2名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民因為慢性疾病喪命最多!台北市衛生局今(5)日公布最新2020年十大死因統計結果,仍以惡性腫瘤高居第一,但光是慢性疾病就囊括了7項之多,相當於每100人中約有64.5人死於慢性疾病。而台北市民死亡者年齡中位數為80歲,較全國77歲為高;亦是全國22縣市中除金門縣之外,標準化死亡率最低的縣市。

台北市2020年十大主要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占29.9%)、心臟疾病(16.3%)、肺炎(9.1%)、腦血管疾病(6%)、糖尿病(4.3%)、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7%)、高血壓性疾病(2.4%)、事故傷害(2.1%)、蓄意自我傷害(自殺)(1.8%)。

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室主任沈忠憲指出,台北市光上述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就占了總死亡人數的7成8,其中慢性疾病就多達7項、占了6成4。進一步分析排名順序,與前一年相較,僅高血壓性疾病上升2名與蓄意自我傷害(自殺)上升1名,事故傷害則退居1名。

台北市平均每日死於癌症人數約有14.1位市民。十大癌症死因仍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首,其次依序為:女性乳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前列腺(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卵巢癌;口腔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台北市衛生局指出,與前一年相較,僅卵巢癌前進2名,來到第8名;而口腔癌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分別退後1名,為第9名與第10名。且十大癌症死因標準化死亡率較前一年增加者有3項,增幅較多者為卵巢癌(增27.1%)、前列腺癌(增15.1%);減少者有7項,減幅較多者為女性乳癌(減11.8%)、結腸、直腸和肛門癌(減11.2%)。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台北市民因自殺死亡人數為315人,較前一年減7.1%(減24人),其死亡人數依年齡層分以45到64歲最多占35.9%,65歲以上次之占33.7%。且依年齡層觀察,自殺更是台北市15到24歲青少年死因第一名,占了28.4%。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你吃的藥會引發失智風險? 藥師點名過敏、感冒、腸胃藥等要小心

停課宅在家少了「營養午餐」 三餐吃對3大元素孩子才夠免疫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為什麼正確的飲食觀念這麼重要呢?就拿連續八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的大腸癌來說吧,它80%的案例是和飲食有關,所以有「吃出來的癌症」封號。 隨便吃、簡單吃、吃得少並不代表就是吃得健康,尤其是烹調的內容和方式也要注意,否則就算醫療水準一直在進步,也救不了你;現在國人除了長年與舊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

閱讀詳情 »

「請問潘博士,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成為我終生的課題,實在不想下半輩子一直與糖尿病為伍,有沒有方法可以逆轉糖尿病呢?」 目前全球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人口約有4 億2,200 萬人,而台灣糖尿病罹患人數也飆破170 萬人,此型糖尿病在全球各地的病患人數持續上揚,必須高度重視。第二型糖尿病最麻煩的就是...

閱讀詳情 »

及早接種MMR疫苗,不僅可有效預防德國麻疹,對於計畫懷孕者也非常重要!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鴻文醫師表示,孕婦若不慎感染德國麻疹,恐造成胎兒眾多先天性缺陷,包括耳聾、青光眼、白內障、智能不足等,因此建議計劃生育前要進行德國麻疹抗體檢測,及早補打MMR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德國麻疹病毒對於胎兒的...

閱讀詳情 »

近年來,「快速時尚」成為新主流,但這股潮流已不再僅限於衣著,牙齒美化也悄悄跟上這股風潮。想要改善牙齒門面,傳統作法可能需耗費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但隨著牙醫技術的日新月異,現在僅需一天,就能讓牙齒煥然一新!悅庭牙醫院長曹皓崴醫師表示,這種牙齒修復的技術又稱為「當次完成的修復體」,例如目前當紅的瓷牙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