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馬拉松邁入第23屆,去年邀請國際田徑總會派員觀察後,今年順利取得銅標籤認證,而新北市的萬金石馬拉松去年就取得更高一級的銀標。
台北市政府體育局表示,除了以市區馬拉松為特色以外,計畫持續提升賽事品質,規劃全新的賽道路線,將跟新北市一起在2021年申請金標籤,最快2022年達標。
(陳楷報導)國際田總從2008年開始金銀銅的路跑賽事分級制度,今年又把最著名的六大馬拉松拉出來再設一個更高等的「白金級」路跑,2019年國際田總在全世界認證的金標馬拉松將近50場,其中光是中國大陸就辦了11站。
台灣則以新北市的萬金石馬拉松在2014年首度取得銅標,去年升格銀標,鄰近的台北市今年才拿到銅標,但準備跳過銀標,跟新北一樣計畫在2021年申請金標。
體育局長李再立表示,台北馬繞行古城區,萬金石馬風景優美,「我很期待台灣有更多標籤賽事出現,誰快誰慢都OK,各有各的特色。
」金銀銅標的差距在於邀請選手的人數跟成績以及媒體轉播的規格,李再立表示,國際田總要求現場轉播升級,縮短成績登錄時間、增加藥檢人數等等,市政府都編列對應的預算,「所以我們從銅標籤到金標籤,大概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的賽道改善,以及更多知名選手的邀請。
」除了繼續增加市區路線比例以外,目前的台北馬起點跟終點都在市政府,但市政府計畫未來金標路線把終點改到台北田徑場,一方面減輕市府附近的交管壓力,田徑場也有辦賽後活動的空間,更給予完賽跑者應有的尊嚴。
「跑者跑進來田徑場,我們有大螢幕轉播,他可以在裡面跑一兩百公尺,那個是一個很榮耀的感受。
所以我們大概會這樣做。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