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團隊首次發現 這種藥竟與中風風險息息相關

台團隊首次發現 這種藥竟與中風風險息息相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首次發現,治療胃食道逆流藥物「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可能增加首次缺血性中風風險,且這一中風族群多半較年輕,年齡平均51歲,與傳統中風高風險族群很不一樣。

用藥者 發生中風風險達1.36倍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7年4月11日線上版〈美國腸胃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研究第一作者為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嚴鋒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永泰,此外,北榮內科部胃腸科主治醫師羅景全、北榮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北榮醫學研究部轉譯研究科主任吳肇卿,以及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等都參與了研究計畫。

王嚴鋒醫師接受專訪時表示,這項研究利用健保資料,以從未有過中風病史的成年人為目標族群,利用兩種分析方法同時證實了,用藥和中風的相關性。與沒有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患者相比,用藥期間發生首次缺血性中風機率增加至1.36倍。

中風前一個月內 曾用藥的關聯性最大

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生首次缺血性中風之前,一個月內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相關機率最高,機率隨時間逐漸下降,事件發生前超過六個月以上,中風和用藥之間的關聯性即不復存在,這代表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和中風有時間上的關聯性。

王嚴鋒醫師指出,過去研究多針對曾發生過心肌梗塞或中風的高風險患者,這些患者大多使用了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管再度阻塞,若同時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則復發風險會增加,一般認為是該藥干擾了抗血小板藥物的作用所致。這是首次研究針對沒有腦血管疾病病史族群,這個族群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比例很低,結果發現,中風風險一樣也會上升,表示這種現象與抗血小板藥物無關。

藥物劑量越高 越可能和中風相關

不只研究數據,在臨床上,也偶然可觀察到這樣的現象,曾有患者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一星期後便出現中風。但目前還無法確認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只知道兩者有統計上的關聯性。丹麥也有研究團隊在醫學會議發表了類似的研究結果,驗證了國內研究結果,此外,丹麥的研究也發現「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劑量越高,患者中風風險似乎也越高。

出現中風徵兆 就要提高警覺

王嚴鋒醫師強調,民眾千萬不要看了這篇研究便過度恐慌,從研究數據來看,每一百萬筆「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處方箋,多增加了379個中風的事件,因此絕對風險並不高,此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在腸胃道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疾病的助益遠遠超過潛藏的中風風險,民眾千萬不要因噎廢食,因為這些微的風險而不敢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此外,王嚴鋒醫師也提醒,民眾若出現一手一腳麻痺、感覺異常、眼歪嘴斜等疑似中風症狀,務必盡快就醫,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5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婷報導)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據最新癌症登記年報指出,國內每年約有1萬1305名新增乳癌患者,乳癌已成為女性的隱形致命殺手,每年的定期篩檢與追蹤很重要,關注自身的健康也顯得格外重要,婦女千萬不要輕忽。復發與轉移 是癌友最擔心害怕的事 前台大產房病房護理長張...

閱讀詳情 »

丹參功效再加分?除了日前被證實丹參萃取物,能將不易燃燒的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輔助減重外,有活血之效的「血管清道夫」丹參,近來在網路上更被不少糖友視為:「調控血糖的聖品」,讓不少糖友趨之若鶩。但只是一味丹參,真的就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嗎?且聽中醫師怎麼說! 別輕忽血糖超標!血糖持續失衡,併發症恐上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為關懷弱勢兒童,台灣羅氏大藥廠超過百名同仁在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舉行健走活動,並捐出兩個月來募集的145萬元,其中同仁捐款71萬元給「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和「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分別用於預防愛滋寶寶專案,以及提供原住民兒童課後教育的方舟教室;羅氏公司並提供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婷報導)炎炎夏日,走在穿著清涼、身材姣好的妙齡女子後面,總是不免悄悄欣賞、投以欽羨的眼神。身材可以靠運動、飲食控制去維持,但臉蛋一旦年過二十五歲,膠原蛋白開始流失,除了確實做到肌膚保養、防曬等預防膚況老化外,膠原蛋白流失造成的凹陷衰老感,就需要藉由皮下填充物填補,以恢復年輕澎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