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高齡媽」十年人數翻倍 降生產風險、提高受孕率得這樣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當媽越來越晚,根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已經來到32.12歲,其中年齡超過35歲以上者更達30.94%,是10年前的2倍。國健署警告,隨著生育年齡升高,準媽媽們的孕程及生產風險也隨之增加,想提高受孕機率其實有方法。

國健署去年8月就針對全台超過3000名準爸媽們,進行網路問卷調查,發現國內準爸媽孕前準備最想知道的兩大議題分別為「如何提高受孕機率」及「孕前(期)檢查是否需自費」。

幫助提高受孕機率可以怎麼做?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首先要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準爸媽們除避免菸、酒及藥物等物質的濫用、也要遠離高溫環境、有害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同時得注意均衡飲食及保持理想體重。

其中包括每餐皆攝取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等6大類食物,此外,也要注意調適情緒及壓力等心理狀況,讓身體及心理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陳麗娟強調,其次要把握適孕年齡,不論是男性或女性,生育能力皆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有下降的趨勢,考量婦女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及孩子成長階段爸媽養育年齡的準備度、合適性、情緒穩定性等因素,鼓勵女性於20歲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男性則建議在40歲以前完成。

另外,準爸媽們也關心孕前(期)檢查,需要自費做檢查嗎?國健署也給了答案,準備懷孕的準爸媽們,建議進行孕前健康檢查及孕前遺傳諮詢,孕前健康檢查項目包括基本身體檢查、尿液檢查、血液檢查、精液分析及傳染性疾病篩檢等,以瞭解目前身體狀況,提早發現、預防、治療孕期可能產生的疾病;如果家族或本人有相關遺傳疾病史的準爸媽,應進行孕前遺傳諮詢,確認夫妻雙方是否可能生育患有遺傳性疾病的孩子,及早接受相關治療。有些縣市有提供孕前健檢補助,準爸媽可洽各地方衛生局多加利用。

一旦進入孕期後,國健署強調,政府補助每位孕婦10次產前檢查、2次產前衛教指導服務、1次超音波檢查及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另外,對年齡在34歲以上、本人或配偶家族有遺傳性疾病史等風險較高的懷孕媽咪,還另外有產前遺傳診斷檢查(羊膜穿刺)補助。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買的疫苗飛到哪了? 陳時中首曝難處:催貨總一句話被人堵住嘴

頭冒大片「微癢紅疹」好不了!他誤認溼疹拖數年 竟是皮膚癌前病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6日報導,在巴西阿拉拉斯社區,患有色素性幹皮症(簡稱XP)的人數眾多,該社區800個人裡有20個都有這種遺傳病。得此症的人對紫外線敏感,在陽光下工作會患上皮膚癌、耳聾、肌肉痙攣、協調能力差或是發展遲緩等病症。但是位於中西部的阿拉拉斯是熱帶農業區,...

閱讀詳情 »

開車、看牙醫、敷臉,許多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情,卻有可能沒來由地突然讓人感到極度害怕,感覺快要死掉,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吸不到氣,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恐慌症發作。醫師表示恐慌症發作時感到很可怕,但不會真的危害生命,透過藥物與深入瞭解恐慌的原因,每個人都可以戰勝恐慌症。 成功人士往...

閱讀詳情 »

電影《全面啟動》中曾描述清醒夢,一種介於熟睡與清醒之間的狀態,當人處在清醒夢時,能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夢,甚至還能直接控制夢境中的內容,這項如夢般的科幻情節,未來有可能出現在你我眼前,造福有心理創傷、精神分裂、強迫症等心理疾病患者。 這項研究已刊登於《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

閱讀詳情 »

上班到一半突然感覺頭暈、煩躁等不舒服狀況,除了有可能是辦公室通風不良,說不定也跟幽閉恐懼症有關。醫師表示幽閉恐懼症可以用藥物加上慢慢適應焦慮環境來克服,不過如果對日常生活沒有嚴重影響,也可以不用治療。 義大犀牛的曼尼是幽閉恐懼症患者 許多棒球迷可能不知道,2013 年在中華職棒掀起一股旋風的美國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