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拜耳創新獎 鼓勵年輕人展現創意

台灣拜耳創新獎 鼓勵年輕人展現創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台視訊連線 第三屆台灣拜耳創新獎得獎名單揭曉

近期全球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疫情影響,為考量學生健康安全,第三屆台灣拜耳創新獎首度以數位線上視訊方式與十二地連線,讓參與團隊在遠端簡報。本屆共有近50件作品參賽,經過兩階段評選,選出四組優秀作品,各獲得新台幣5萬元獎金;同時所有入圍決選的參賽者可得到生醫創業孵化器 H.Spectrum的創業團隊諮詢,中興大學興創基地創業門診諮詢,協助創意實現,為人類健康及農業永續發展提解方。

鼓勵台灣年輕人創新 關注人類健康與農業永續四大挑戰

本屆命題關注人類健康與農業永續,共有四大挑戰:老人”藥”健康、候診不塞車、自我好照護及誰來上好菜,每一個挑戰分別有三組團隊入圍。老人”藥”健康組優勝是由台灣大學組成的「eMed」團隊獲得;候診不塞車組優勝由明志科大組成的「我們行不行 絕對沒問題」團隊獲得;自我好照護組是由高雄醫學大學「就是藥你寫日記」獲得;誰來上好菜組則是由台灣大學、彰化師範大學、中山大學以及高雄餐旅大學所組成的「ERA」獲得,同時所設計的「剩夜拾堂」並獲得網路最佳人氣獎。

前十二強入圍團隊展現創意 成員組成跨界多元

本屆入圍前十二強的團隊展現無限創意,參賽團隊組成也更加跨界多元。老人”藥”健康組的「eMed」團隊運用機械式瓶身紀錄用藥次數以及數位工具建置數位軟硬體系統,並以遊戲式用藥管理等設計,藉此減少患者忘記服藥,及獎勵準時服藥以增加其用藥意願。候診不塞車組則有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團隊為不方便、年老或行動困難的患者,設計”智能輪椅”,規劃最佳檢查順序及縮短等待時間。特別的是,這次入圍自我照護組的長庚大學團隊,是首次參與創新獎的外籍學生,作品為運用GENEActiv智能手錶,記錄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PA),可以連續監測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狀況並預測其入院率。同時開發醫療保健系統,以提供更好的患者護理和警報通知;並減少可預防的醫院再次住院,以節省醫療資源並削減醫療費用。誰來上好菜組的「ERA」團隊,作品為創立一個媒合剩食供需的平台「剩夜拾堂」,提供簡單的食品分類介面並結合Google map,媒合買賣家的快速交易平台,將減少的浪費轉化為經濟價值。  

激發年輕參賽者創意 用數位科技改變現在創造未來

受邀擔任本屆評審的成大醫院院長沈孟儒表示,透過數位化才能創造出更有效率、更精準及更安全的醫療環境與生產能力;例如利用智慧化紀錄工具,可以真實記錄患者治療成效,讓醫師能更精確評估病情,給予患者最佳的治療。期待透過年輕人一起參與,未來能將這些創意實現,為人類打造出全新的生活藍圖。

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表示,本次參賽作品非常精彩,也再次展現台灣校園團隊們在數位趨勢上的無限潛能。拜耳公司的宗旨是“科技優化生活”(Science For A Better Life),透過創新獎命題激發參賽者的創意,與我們一同省思這些重要命題並提出解決方案;也期待透過這樣的過程和校園學子們一起貢獻心力,進而達到拜耳公司追求的願景:“Health For All, Hunger For None”,全民健康,無處飢荒;消除飢餓協助大家擁有健康生活,同時也兼顧永續發展目標。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4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7歲的李先生結婚半年,最近卻因為性事非常煩惱,因為每次做愛不到1分鐘就射了,有時候為了要延遲射精,中途都要停下幾次再重新開始,擔心老婆無法得到滿足。曾經嘗試吃海鮮或壯陽藥,但狀況卻沒有改善,最後到泌尿科求診,經診斷為早洩問題,後來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後,現在不再是「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國內第三級警戒持續延長,減少外出活動、居家上班、線上學習、遵守防疫的規範已成為日常,起初待在家中感到新奇,多出了時間好好思考生活,但時間持續漫長,距離解封的日子遙遙無期,面對生活中不確定因素,也讓現實生活中充滿筋疲力盡、疲倦無力感,該如何緩解過多的擔憂?疫情隔離疲勞 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推廣篩,即將開放在家快篩外,企業與診所也會協助導入,也將在社區廣設篩檢站,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居家篩檢器材已有2間廠商申請許可證,將會儘速審查,讓產品可以趕快導入。 ▲指揮中心4大篩檢策略。(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指出,盡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肝基會「好心肝」診所未按規定,按照優先接種順序施打牛津AZ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拿出公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要求加快施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公文日期在4月14日與21日當時有擴大開放,但本土疫情爆發後資格立即限縮,北市府應該知道;另外6月15日開放診所施打A...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