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最小病例!4個月大男嬰餵自家製蔬菜泥 肉毒桿菌中毒住院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長當心!疾管署今(7)日公布國內今年首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為北部4個月大男嬰,一開始鬧便秘、食慾差,隨後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送醫一度還被懷疑可能是新冠病毒在作怪,嚴重到必須住院,並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及眼皮下垂等情形,而糞便中檢出B型肉毒桿菌。

該名男嬰也是國內把肉毒桿菌中毒列為法定傳染病以來的最小個案。而過去3年來國內皆沒有發生個案。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名男嬰是於6月中旬起食用自家製的副食品,包括白稀飯、胡蘿蔔泥、高麗菜泥等,6月23日開始出現便秘、食慾差情形,25日更有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家人同日緊急送醫住院治療,目前症狀好轉,但人仍住院中。相關食物檢體也在檢驗中。

根據疾管署監測,國內2015至2019年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2、6、0、0、0例,均為散發性病例,發病年齡介於5個月至70多歲。而2007年以來,國內僅有一例死亡案例(67歲男性),另有2例1歲以下案例。

林詠青指出,1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若不慎食入含肉毒桿菌孢子的食品後,容易在腸道內增殖產生毒素而致病,且棘手的是,食入孢子型的中毒,症狀最遲可能拖到30天後才發生,此時要回頭尋找肇禍的食品來源,往往已經十分不容易,而國內嬰兒中毒最常見的禍首為蜂蜜。

值得注意的是,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從2周至1歲均有可能發生,6個月以內者占94%。肉毒桿菌中毒症狀包括:便秘、昏睡、倦怠、食慾不振、眼瞼下垂、吞嚥困難、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

疾管署呼籲,民眾烹調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10分鐘並攪拌,脹起蓋子的罐製品一定不可食用,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不要勉強試吃,一有疑問,即勿食用。此外,由於肉毒桿菌孢子於自然界的分布很廣泛,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澈底清洗及去皮後,再進行食品製作,以降低發生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且建議於嬰兒滿6個月,對傳染病的抵抗力較好時再添加副食品。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只手抖!長期便秘、失眠、肢體僵硬 竟也是巴金森氏症前兆

要命腦動脈瘤95%無症狀! 三高患者高風險、健檢不可錯失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孩子的視力保健是家長關心的成長重點之一。澄清眼科陳矜芸醫師表示,幼兒的視力會隨著年齡成長而發展,滿四歲兒童視力應達0.6以上,六歲應達0.8以上。建議家長應於幼兒3至4歲時安排第一次的視力檢查,並定期追蹤幼兒的視力狀況;若有任何問題,應把握6歲前的治療黃金期,盡早處理成效較佳。  初生嬰兒視力尚未發...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拍自今日頭條,下同)   「他能活過今天,就是給我最大的情人節禮物,這比任何禮物都重。」2月14日是情人節,海口有這樣一對夫妻,正在互相陪伴著等待死神的降臨。老杜得了腦死亡(一般指自主呼吸停止等腦幹死亡現象),醫院已無力回天,桑姐從容地陪伴著自己的愛人,安靜地走向生離死別的那一刻。...

閱讀詳情 »

子宮切除手術是僅次於剖腹產的第二大婦科手術,很多情況下,子宮切除不是因病情而選擇,而是因年齡而選擇。當子宮生病時,是否真需要切除?聽聽女醫師給你最中肯的建議。 人類天生對疾病具有恐懼,而恐懼往往來源於不瞭解。認為「子宮絕對不可以切除」,和認為「婦科疾病首選子宮切除」,都是錯誤的觀念。正確選擇子宮切除...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拍自youtube)   現代人使用沐浴乳洗澡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各大廠牌更推出各種具有滋養效果的沐浴乳。然而,使用沐浴乳洗澡真的健康嗎?   每天洗澡都會用到的沐浴乳,每天和皮膚親密接觸,當心洗出病來。   醫師在乳癌的切片中,發現PARABEN的成分!而市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