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農民職災保障怎麼做? 台日韓3國專家首度對話找方向

▲東亞職災保險制度與政策比較研討會要為台灣農民職災保障等找方向。(照/翻攝自網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百工百業,每一個勞工不管做哪一行都面對或高或低的職業安全風險,職災保險制度成為最重要的一道保障,但台灣職業災害保險制度夠不夠?在東亞算得上是模範生嗎?政治大學法學院、嘉義大學以及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主辦的東亞職災保險制度與政策比較研討會今(28)日邀請台、日、韓3國專家學者對話。

這場東亞職災保險制度與政策比較研討會由已故前大法官黃越欽的黃越欽勞動法學紀念奬助學金贊助,今明兩天在政治大學、嘉義大學分別舉行。

主辦單位強調,研討會主要針對各國的職災補償制度進行對話與交流,共同討論如何提供工作者更好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的保障,以及加強預防職業傷病。因為在台灣,雖自1958年起便已建立職業災害保險制度,但因附屬於勞工保險之下,給付設計受制於勞保框架,造成給付內容嚴重不足,且4人以下公司非強制納保單位,所以有不少工作者並未在職災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影響所及,這些勞工一旦發生職業傷病,家庭往往需面對醫療照護、經濟收入中斷、雇主的惡意解僱或刁難等問題;而台灣從農人口高齡化,造成農業職業風險高,但過去針對農民身分所設計的社會保險機制,並無職災相關給付,使得農民的權益保障不足,皆是研討會中專家學者聚焦的焦點。

學者專家們表示,對於農民職災保障的制度要怎麼進行、怎麼充實保險內容、如何與預防結合?這樣的保險是否能解決長期以來農民缺乏職業安全保障的問題?台灣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透過東亞職災保險制度與政策比較,希望能找出對於現行制度的更多建議與改革方向,提供台灣借鏡。

照片來源:翻攝自網路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腸道裡有人體70%的免疫細胞,當腸道出問題的時候,不僅是腸胃不適、消化吸收受到影響,甚至是身體整體的免疫力、體力等等,都可能受到牽連。若腸道有損傷,導致細菌、食物殘渣等跑入破損處時,就可能引發一系列免疫、發炎反應,這就是所謂的腸漏症。  腸漏症,之所以稱為『症』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嚴格定義上,它並不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苗登記預約系統何時上路?怎麼用?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今(6)日上午親自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全國防疫會議上公開說明,啟動條件為開放到64歲以下成人的第9類、第10類對象才會啟動;民眾先上網意願登記,就能在希望接種品牌疫苗數量足夠時,接到簡訊再網上或到超商、藥局、衛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陰影已籠罩全世界一年多,安南醫院泌尿科董聖雍醫師提醒,新冠病毒所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不只對肺部有影響,日後亦須注意對泌尿系統和生殖器官所造成的可能傷害。目前已知新冠病毒是透過細胞上的ACE2和TMPRSS2兩種蛋白附著而讓細胞感染,除肺臟有大量的此類蛋白表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