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農民職災保障怎麼做? 台日韓3國專家首度對話找方向

▲東亞職災保險制度與政策比較研討會要為台灣農民職災保障等找方向。(照/翻攝自網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百工百業,每一個勞工不管做哪一行都面對或高或低的職業安全風險,職災保險制度成為最重要的一道保障,但台灣職業災害保險制度夠不夠?在東亞算得上是模範生嗎?政治大學法學院、嘉義大學以及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主辦的東亞職災保險制度與政策比較研討會今(28)日邀請台、日、韓3國專家學者對話。

這場東亞職災保險制度與政策比較研討會由已故前大法官黃越欽的黃越欽勞動法學紀念奬助學金贊助,今明兩天在政治大學、嘉義大學分別舉行。

主辦單位強調,研討會主要針對各國的職災補償制度進行對話與交流,共同討論如何提供工作者更好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的保障,以及加強預防職業傷病。因為在台灣,雖自1958年起便已建立職業災害保險制度,但因附屬於勞工保險之下,給付設計受制於勞保框架,造成給付內容嚴重不足,且4人以下公司非強制納保單位,所以有不少工作者並未在職災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影響所及,這些勞工一旦發生職業傷病,家庭往往需面對醫療照護、經濟收入中斷、雇主的惡意解僱或刁難等問題;而台灣從農人口高齡化,造成農業職業風險高,但過去針對農民身分所設計的社會保險機制,並無職災相關給付,使得農民的權益保障不足,皆是研討會中專家學者聚焦的焦點。

學者專家們表示,對於農民職災保障的制度要怎麼進行、怎麼充實保險內容、如何與預防結合?這樣的保險是否能解決長期以來農民缺乏職業安全保障的問題?台灣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透過東亞職災保險制度與政策比較,希望能找出對於現行制度的更多建議與改革方向,提供台灣借鏡。

照片來源:翻攝自網路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一個人的「排便習慣異常改變」攸關可不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但如果你以為異常指的只是腹痛、腹瀉、血便等,當心會錯失了同樣重要的危險徵兆,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官鋒澤就提醒,還有一種常被人忽略的症狀是,原本天天排便順暢的人,突然間鬧起便秘來,一、兩周甚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當從醫師口中聽到自己罹患大腸直腸癌時,別慌張,就算診斷是晚期,也有「治癒」機會!受惠於藥物的進步,現在病人可用武器越來越多,長庚醫院體系院內研究就發現,即便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若能適時接受治療,仍有痊癒機率,以已轉移肝臟者為例,該院統計若能進一步縮小腫瘤並切除...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一個人的「排便習慣異常改變」攸關可不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但如果你以為異常指的只是腹痛、腹瀉、血便等,當心會錯失了同樣重要的危險徵兆,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官鋒澤就提醒,還有一種常被人忽略的症狀是,原本天天排便順暢的人,突然間鬧起便秘來,一、兩周甚至...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65歲的王伯伯,半年前一場感冒造成呼吸急促,還合併有喘鳴聲,緊急就醫這才發現原來菸齡長達30年的他,已經罹患肺阻塞(COPD),現在一走動太快就會發喘、甚至天氣變化一大就胸口不舒服。醫師提醒,其實肺阻塞的致死人數比例僅次於肺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