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骨鬆症盛行率高 女性更要顧骨本

台灣骨鬆症盛行率高 女性更要顧骨本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又以女性居多;台北慈濟醫院醫師吳宗樵醫師指出,隨年齡增長,人體骨質也會增加,但過了35歲高峰期後,每年約0.5至1%逐漸流失,50歲後更以每年1至3%加速流失,尤其停經女性荷爾蒙減少,流失速度更快。一旦骨質流失過多,易造成骨質疏鬆症。

70歲嬤跌倒後髖部骨折 原來是骨鬆惹禍 

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部分中高齡患者會出現駝背或身高縮水超過3公分、沒有原因的腰痠背痛或輕微跌倒就骨折等現象。

吳宗樵醫師表示,臨床上,就曾有一名70歲阿嬤因不慎在浴室跌倒,痛得爬不起來,趕緊就醫,檢查後發現是髖部骨折,且骨密度檢查結果為-3.0,有骨鬆情況。所幸透過手術固定髖部骨折,順利改善髖部疼痛問題,也叮囑患者記得定期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以解決骨質疏鬆症。

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檢查骨密度

骨質疏鬆症不僅會造成脊椎體骨折或髖骨骨折,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尤其髖骨骨折的患者有40%無法自行走路,更有20%至24%在一年內死亡。

吳宗樵醫師指出,預防勝於治療,除了定期檢查骨密度,也可透過線上骨折風險評估工具,初估未來10年骨折機率,以及足跟定量超音波儀器,初步篩檢骨質密度和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腰椎及髖骨,都能有效檢測骨質密度,顧好骨本。

適量運動及日曬 遠離骨鬆找上門

另外,平時生活習慣也是關鍵,除了戒菸戒酒,每天最好攝取鈣質1000毫克、維生素D和蛋白質;且可多利用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後,至少曬太陽30分鐘,透過日曬促進鈣質的吸收。

吳宗樵醫師提醒,民眾也可適時健走、慢跑、爬樓梯或登山等運動,一方面幫助增加骨密度,另方面也能訓練肌肉協調平衡性。尤其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質,更得多注意。

【延伸閱讀】鍛鍊腹肌難消腰間肉 局部雕塑可解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臉頰紅潤=氣色好?小心酒糟性皮膚炎擾人!醫師指出,「酒糟」又稱「酒渣」,醫學稱玫瑰斑(Rosacea),是一種容易被誘發的皮膚炎,看似不容易改善,其實只要確實避免誘發因子,並以正確的方式照護,就能穩定膚況、擊退酒糟。 曾德朋醫師(如圖)指出,蟎蟲是酒糟性皮膚炎誘發因子之一,不可輕忽。(照片/攝影記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大便帶血一定是犯痔瘡嗎?約80歲的賴女士,大便時看到血,以為是痔瘡發作而沒有理會。持續出血了1年,家人無意中知道便帶賴女士至直腸外科就醫。經過血液生化檢查,發現病人血紅素僅剩7(正常值約10.9-15.6 g/dl),大腸鏡檢查於病人升結腸處有腫瘤,化驗後確診為升結腸癌。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多歲女子因丈夫外遇,在家中燒炭獲救,兩個多月後,卻出現四肢癱軟無力、記憶力及執行能力降低,且有話變少甚至靜默不語、大小便無法控制、生活上皆須仰賴他人協助。就醫後才知道,是燒炭造成腦部缺氧引發腦細胞壞死而產生的病變,在獲救數週後逐漸出現,雖給予高壓氧及促進腦血管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從事房屋修缮工程的40多歲鍾女士,吃重的工作讓她大量流汗,尤其是夏天,每每工作結束後都非常疲累。兩年前,鍾女士歷經一場突如其來的小中風,生命被搶救回來,但造成輕微肢體障礙,除了復健外,鍾女士也在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戴有志醫師的門診調養身體。近來,醫師從把脈中發現她的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