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亞洲第一 骨鬆作怪一年內死亡率高達18%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症一向有老年人頭號隱形殺手之稱,尤其,平時沒有明顯病徵,但是一旦在手腕、髖部、脊椎發生骨鬆性骨折的嚴重併發症,不僅嚴重疼痛不適,更可能喪失自我照顧能力,醫師提醒,想要強筋健骨就顧到3要素「運動、補鈣、曬太陽」。

骨質疏鬆症之所以危險,在於不易自我察覺,醫師臨床常發現有病患因骨折就醫,透過骨密度檢查後才發現罹患嚴重骨鬆,平常根本不自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林心畬表示,老年人一旦發生髖部骨鬆性骨折後,1年內死亡率,女性達11%、男性達18%,簡直與某些癌症不相上下。近期研究也發現,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第一,可知骨質疏鬆在台灣盛行率之高。

預防勝於治療,林心畬指出,首重「安全的運動」,每周運動3到5次,每次30分鐘以上。醫師點名,包括健走、健身操、交際舞、肌力訓練等,均可以有效刺激骨細胞活性,促進合成骨基質。

再來就是「正確的補鈣」,建議每日攝取3到5份高鈣食材,如奶製品、豆製品、帶骨魚蝦、綠色蔬菜、黑芝麻等食材,達到每日攝取鈣質1000mg以上,以確保骨細胞有足夠的骨骼原料。

林心畬說,根據國健署普查,台灣成人每日約攝取鈣質500mg,國人的飲食習慣明顯不足,值得注意的是,鈣質在一般烹調過程不易溶解釋出,一般人以為有益的「大骨湯」幾乎沒有鈣質,多食無益,且含鈣食材食用後須借助胃酸溶解方能為人體所吸收,若長期服用胃藥,也會陷入缺鈣的危險。

最後是「適當曬太陽」,建議每周曬太陽3到5次,每次15分鐘。穿著短袖短褲暴露手腳,藉由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身體可自行合成維生素D。而台灣夏天炎熱,宜選擇早晨或傍晚之時段以免曬傷。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興「坦布蘇病毒」台灣蚊子首見驗出! 專家剖析關鍵要民眾安啦

百歲人瑞鬧腹痛「沒膽結石也膽發炎」 病情還更快、更嚴重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端午粽子,對許多牙口不好的高齡長者來說,往往是想吃又無從下口的美食,但其實只要透過一些小技巧,就不必再望「粽」興嘆了!國健署今(22)日就揭露自行製做美味健康且質地軟化的粽子小秘訣,只要把新鮮鳳梨打成汁,再用來醃泡新鮮肉類30分鐘,酵素即可軟化肉質,讓長...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熱壞人!衛福部今(22)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顯示,進入6月以來,全台因熱傷害送醫已多達385人次;醫師提醒,利用環境溫度和相對溼度來計算出實際感受的體感溫度的「熱指數」已經飆升至42度,已落入「危險」的範圍,長時間暴露會熱中暑,尤...

閱讀詳情 »

拜新冠肺炎疫情所賜,過去數個月來大家都遵循少出門、少外食的防疫方針,不僅平日已少了很多應酬場合,在家也都清淡飲食,但健爸痛風的老毛病卻無預警「牙起來」,讓Mary既困惑又不知所措,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戴念國醫師提醒,長時間居家隔離或在家工作者不僅沒有出門運動、日常活動量銳減,身體代謝機能不如平常,...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民,防癌仍得放在第一!台北市衛生局今(22)日公布台北市十大癌症發生率最新統計,兩性的前3名與分別為男性的「結腸及直腸」、「肺、支氣管及氣管」及「攝護腺」等3大原發部位罹患率最高;台北市女性則以「女性乳房」、「肺、支氣管及氣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