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不胖非真瘦!52公斤「紙片男」每天一杯手搖飲 脂肪肝照上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外表瘦可能不是真的瘦!肥胖是許多疾病跟癌症的危險因子,但如果只緊盯著體重計上的數字,可能忽略另一種要命的「隱藏胖」。30歲的汪先生,擁有吃不胖的體質,身高172公分、體重52公斤,BMI指數僅17.6,怎麼吃都吃不胖,自認為體型纖瘦就一定等於健康,沒想到近期健檢已有輕度脂肪肝,恐步上肝硬化和肝癌之路。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民眾想維持身體健康狀態,除了肉眼上可從體型、體重數字或是BMI指數來判斷是否肥胖,其實還有一項潛藏在身體內部的肥胖是無法經由肉眼觀察,即便外型看起來纖瘦都可能難以避免脂肪肝上身。

以汪先生為例,醫師進一步詢問才知道,正因自恃從小吃不胖的體質,他熱愛吃油炸高熱量食物,更是每天一定要來一杯手搖含糖飲料,完全符合脂肪肝的成因,正是飲食攝取過多熱量。

梁程超警告,當飲食所攝取的熱量過多時,容易轉換為脂肪儲存在肝臟中,一旦肝臟細胞內積聚過多脂肪,超過5%以上,便稱之為脂肪肝;脂肪肝演進可分為3期,大多數的早期脂肪肝並無明顯異狀,多數人都是在健檢時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知道患有脂肪肝。

脂肪肝一路進展到中、後期脂肪性肝炎,才可能出現包括:上腹部疼痛、食慾不振、倦怠、腹脹、肝臟部位有壓痛感等較明顯的症狀。

梁程超強調,根據瑞典最新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的死亡風險相較沒脂肪肝者增加1倍,且死亡風險隨疾病嚴重程度而增加。脂肪肝在台灣是僅次於B、C型肝炎的肝病,而且不是肥胖者的專利。

梁程超提醒,脂肪肝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供治療控制,想改善脂肪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是從日常生活中應調整良好飲食習慣,減少高熱量,精緻碳水化合物及甜食攝取,培養運動習慣並控制體重,並且安排健康檢查觀察肉眼看不到身體內部的潛藏肥胖。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感染後1/4走上肝硬化! 45歲後免費驗C肝健保還幫你出藥費

買疫苗挨批偷雞摸狗 陳時中回擊趙少康:他才是欠精準的媒體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您知道,塑膠袋、芳香劑、尿布等塑膠製品,可能是導致乳癌的危險因子? 您知道,每年的X光攝影檢查,對篩檢早期肺癌沒有太大的幫助,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是唯一的利器? 您知道,八成的胃癌初期沒症狀,透過簡單的十個問題可自我檢測? 您知道,以美國的經驗發現,地下室暗藏氡氣,是導致肺癌的第二大殺手? 您知道,有...

閱讀詳情 »

運動其實能為直接與間接為血糖控制帶來不少幫助,到底運動有什麼益處呢?讓Mary來告訴你~  增加熱量消耗、減輕體重,有助於體重控制。 增加胰島素利用,有助血糖穩定。 減少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幫助血脂控制。 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 增加肌肉與血管彈性,幫助血壓控制。  改善情緒、舒緩壓力。 ...

閱讀詳情 »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5年調查報告發現,失眠者睡前會在床上看電視的比例,明顯多於非失眠者,推測原因可能當睡不著時,以電視打發時間或企圖增強睡意,結果反而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醫師提醒,當眼睛在3C產品的光線刺激下,易趕走睡意,若長期失眠恐會引起記憶力衰退、代謝疾病與血壓問題等。該調查指出,台灣慢性失眠症...

閱讀詳情 »

有人說,糖尿病患的人生是黑白的,除了需與藥物、針劑終生為伍,而且必須嚴重忌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不過醫師表示,這是一般人的迷思,其實只要吃得對,糖尿病患什麼都能吃!「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是糖尿病患者經常面臨的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張鈞鎧指出,除了含糖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