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類固醇卻大水腫 那可以看中醫停藥嗎?中醫師這樣說

吃類固醇卻大水腫 那可以看中醫停藥嗎?中醫師這樣說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類固醇的副作用讓人困擾,因此,某些民眾想藉由看中醫來擺脫使用類固醇的習慣,然而事實上,專業的中醫師會告訴你:「想藉此立即停藥,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類固醇帶來水腫、月亮臉 患者難忍副作用轉而尋求中醫


類固醇是1種副腎皮質荷爾蒙,在現代醫療使用之廣,不論在痠痛症、鼻過敏、氣喘病、免疫疾病、腎臟病等等都可能使用。臨床上以大劑量類固醇的抗炎、抗過敏及免疫抑制作用,的確可短暫克服許多疑難雜症,暫時解決患者的痛苦於一時,但其所帶來的副作用會容易出現水腫、月亮臉、水牛肩,也容易造成人體免疫功能的低下,對外來細菌的抵抗力變得非常薄弱。


這些現象和類固醇使用的量與時間有關,剛開始吃類固醇,大部分的人會變得食慾增加,很容易飢餓,越餓吃越多,吃得多,又運動得少,脂肪就悄悄上身了。每天吃4顆類固醇,就有機會造成脂肪重新分佈,臉開始變圓、水牛肩或身軀肥胖的現象出現。


如何避免類固醇產生的水腫? 中醫師:吃罐頭前要看成份


中醫師周宗翰說明,中醫體質調理可以有效改善類固醇副作用,依照體質及病情、病程不同調理肺、脾、腎等臟腑,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滋補肝腎、清熱利溼,行氣化痰,化瘀除溼等方式改善水腫。


剛開始類固醇的用量如果超過1天4顆的時候,可能會造成體內水分及鹽分的堆積而產生水腫的現象,不過這並不是類固醇傷害到腎臟的後果。所以在服用類固醇期間,只要少吃太鹹的食物、避免吃醃製或調理過的食物(如果一定要吃罐頭的話,看一下標籤上成份,確定每份所含的鹽分不超過140-200毫克)、每天注意體重的變化,就能減少水腫的現象。


類固醇分泌有周期 若隨意停藥恐會造成休克


不過,還是有不少患者為了避免自己依賴類固醇,改尋求中醫治療,門診中常常遇到患者,其實服用類固醇的劑量很重,但上門就是希望可以中醫的處方可以直接取代,周宗翰特別強調,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想法。


周宗翰解釋,類固醇的代謝是經由腎臟排出,但不會堆積在腎臟內,也不會累積在體內。長期使用的病人,可能會造成腎上腺的功能暫時受到抑制,所以不可以隨意停止服用藥物。因為人體每天會分泌7.5毫克左右的內生理性類固醇(可體松,cortisol),而且有1個生理周期。早上體內的可體松量最高,下午到最低點。


當長期服用超過3顆以上的類固醇,而且持續3個月以上時,會抑制這個自動分泌的功能,此時如果突然停用藥物,將會產生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症狀,如全身虛弱、嘔吐、低血壓或全身酸痛不適等。像是有很多病人因感冒而突然停用類固醇,導致低血壓及休克反應,就應特別注意。


因此,要擺脫類固醇,首先患者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使用的量多少,中醫師會看有沒有中藥可以取代類固醇的作用,幫助機能復原,如果患者已經開始使用類固醇,不是靠吃一、兩次中藥就能擺脫,而是要先用中藥改善體質,這樣的搭配治療才能慢慢擺脫類固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求子4年終有果!試管療程成功與否 醫曝:必備3大關鍵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近視雷射手術真的能一次解決近視問題嗎?教育部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劃主持人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指出,雷射只能解決配戴眼鏡的困擾,但沒有辦法修復因近視產生的眼球拉長及組織變薄,更無法預防近視的併發症。吳佩昌提醒,身為父母,對兒童近視病不能放任不管,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年齡增長,聽覺功能也可能隨之退化,連帶影響的不僅是聽力,也可能嚴重影響年長者情緒!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國內老年人口自2018年已突破14%,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部長林永松指出,許多老年性聽損的病人因初期都排斥配戴助聽器,長期下來導致口語溝通越來越困難,也大幅退縮社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陳先生每次與另一半行房時,都必須小心翼翼,因為常常在過程中會造成包皮往後退,一不小心就造成撕裂傷,有次就因為包皮繫帶裂開爆血,半夜飛奔急診,在醫師加壓止血、復位的緊急處理下,驚險度過,最後在醫師建議下,施行包皮環切術改善包莖問題,從此性生活不需再膽戰心驚。 男性包莖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指出,卵巢癌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八名,根據最新的衛生福利部10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全台有1,507人確診卵巢癌(包括卵巢、輸卵管或腹膜惡性腫瘤)與656人死亡,其發生率與死亡率排名均位居女性第七位。腹腔內化療 晚期卵巢癌治療新選擇卵巢癌目前主要治療方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