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類固醇卻大水腫 那可以看中醫停藥嗎?中醫師這樣說

吃類固醇卻大水腫 那可以看中醫停藥嗎?中醫師這樣說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類固醇的副作用讓人困擾,因此,某些民眾想藉由看中醫來擺脫使用類固醇的習慣,然而事實上,專業的中醫師會告訴你:「想藉此立即停藥,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類固醇帶來水腫、月亮臉 患者難忍副作用轉而尋求中醫


類固醇是1種副腎皮質荷爾蒙,在現代醫療使用之廣,不論在痠痛症、鼻過敏、氣喘病、免疫疾病、腎臟病等等都可能使用。臨床上以大劑量類固醇的抗炎、抗過敏及免疫抑制作用,的確可短暫克服許多疑難雜症,暫時解決患者的痛苦於一時,但其所帶來的副作用會容易出現水腫、月亮臉、水牛肩,也容易造成人體免疫功能的低下,對外來細菌的抵抗力變得非常薄弱。


這些現象和類固醇使用的量與時間有關,剛開始吃類固醇,大部分的人會變得食慾增加,很容易飢餓,越餓吃越多,吃得多,又運動得少,脂肪就悄悄上身了。每天吃4顆類固醇,就有機會造成脂肪重新分佈,臉開始變圓、水牛肩或身軀肥胖的現象出現。


如何避免類固醇產生的水腫? 中醫師:吃罐頭前要看成份


中醫師周宗翰說明,中醫體質調理可以有效改善類固醇副作用,依照體質及病情、病程不同調理肺、脾、腎等臟腑,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滋補肝腎、清熱利溼,行氣化痰,化瘀除溼等方式改善水腫。


剛開始類固醇的用量如果超過1天4顆的時候,可能會造成體內水分及鹽分的堆積而產生水腫的現象,不過這並不是類固醇傷害到腎臟的後果。所以在服用類固醇期間,只要少吃太鹹的食物、避免吃醃製或調理過的食物(如果一定要吃罐頭的話,看一下標籤上成份,確定每份所含的鹽分不超過140-200毫克)、每天注意體重的變化,就能減少水腫的現象。


類固醇分泌有周期 若隨意停藥恐會造成休克


不過,還是有不少患者為了避免自己依賴類固醇,改尋求中醫治療,門診中常常遇到患者,其實服用類固醇的劑量很重,但上門就是希望可以中醫的處方可以直接取代,周宗翰特別強調,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想法。


周宗翰解釋,類固醇的代謝是經由腎臟排出,但不會堆積在腎臟內,也不會累積在體內。長期使用的病人,可能會造成腎上腺的功能暫時受到抑制,所以不可以隨意停止服用藥物。因為人體每天會分泌7.5毫克左右的內生理性類固醇(可體松,cortisol),而且有1個生理周期。早上體內的可體松量最高,下午到最低點。


當長期服用超過3顆以上的類固醇,而且持續3個月以上時,會抑制這個自動分泌的功能,此時如果突然停用藥物,將會產生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症狀,如全身虛弱、嘔吐、低血壓或全身酸痛不適等。像是有很多病人因感冒而突然停用類固醇,導致低血壓及休克反應,就應特別注意。


因此,要擺脫類固醇,首先患者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使用的量多少,中醫師會看有沒有中藥可以取代類固醇的作用,幫助機能復原,如果患者已經開始使用類固醇,不是靠吃一、兩次中藥就能擺脫,而是要先用中藥改善體質,這樣的搭配治療才能慢慢擺脫類固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求子4年終有果!試管療程成功與否 醫曝:必備3大關鍵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宜蘭外海於3日傍晚發生規模6.0地震,台北、新北、宜蘭震度達到4級,整個台北都在搖晃!家有吊燈都看著吊燈搖晃不已,不少人在FB上分享自家珍藏的公仔有沒有摔壞。在很多人生命中的防災教育,都有「躲在桌底下」以及「開門」這兩項,但並不一定正確!消防隊員要告訴你,最符合現在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生活,也讓大家更關心自己身體狀況。目前,食藥署已核准多款家用新冠肺炎快篩試劑,供民眾在超商、藥粧店及藥局選購,但是,該如何挑選?何時使用?快篩結果是陽性怎麼辦?是陰性就能安心嗎?新冠肺炎快篩試劑 正確挑選與使用選用醫療器材時,食藥署說明,確實做好「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中央健康保險署再度擴大給付多項藥品,疾病範圍涵蓋社區性肺炎、活動性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血友病、帕金森氏症、癲癇等,預估五年內每年總計將有超過3,000-20,000名病人受惠;預計最快於111年2月1日生效。社區性肺炎注射劑型納入給付 助初期感染控制健保署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每到歲末之際,許多人都會趁年底之前檢視一下今年發生在身上的大小事,尤其對於自身健康問題,往往會想趁著底前的休假好好認真面對。就有不少平時因包皮過長難以清潔、發炎困擾的男性,鼓起勇氣趁著年底前的連續假期或請幾天年假,尋求專業醫師討論並解決私密大事。 少年郎包皮呈現火山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