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飽就嚴重脹氣、得催吐? 養生男「一事做錯」腸道菌跑錯地方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有腸胃問題的不在少數,不少人也習慣服用益生菌來改善,但門診就有一名32歲的男性上班族,雖然相當注意飲食,也固定吃益生菌,卻始終擺脫不了脹氣的困擾,每次用完餐不到1、2個小時,就會嚴重脹氣,甚至需要催吐,最後就醫仔細檢查才發現是腸道中的菌過度增生,即使不是壞菌,也會導致進食後大量產氣,引發嚴重脹氣。

收治男子的聯青診所副院長顏佐樺表示,問診發現,男子雖然固定服用益生菌,並嘗試在飲食中找出誘發不適的物質,卻成效不彰,且不只是脹氣,還有嚴重的便秘,日常生活嚴重受到影響,苦惱不已。

一般來說,腸胃可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問題。醫師點出,胃潰瘍、腸息肉等就屬於結構性問題,可透過完整的健康檢查排除。不過,男子的腸胃鏡檢查並沒有發現明顯病兆,因此需進一步思考「功能性」的問題,從過敏原檢測、小腸菌叢檢測、腸道消化評估檢測等一一抽絲剝繭。

顏佐樺評估男子的健檢報告與日常習慣後,推估「消化酵素不足」恐是主因,這是因為當腸道中的菌過度增生,即使不是壞菌,也會導致進食後大量產氣,造成嚴重脹氣,這種疾病就被稱為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

而SIBO常見原因,顏佐樺表示,包括消化酵素不足、腸道蠕動欠佳、飲食過量攝取精緻糖等,導致食物分解能力不佳,無法完全消化,在腸道內慢慢發酵,更容易累積一些菌種在體內,導致腹脹、消化不好的症狀。解決之道,首先得從源頭隨餐補充胰蛋白酶酵素,強化食物分解能力與避免菌叢繼續增生;其次,針對小腸中過度增生的菌叢,建議透過攝取大蒜、奧勒岡葉等具良好的抗菌成效的食物及保健食品。

顏佐樺提醒,腸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民眾要養成細嚼慢嚥、乾溼分離的飲食習慣;也可以酌量攝取促進分解的食物,像苦瓜能夠促進膽汁分泌,酸性的蘋果醋也能改善消化吸收,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攝取。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消化功能異常的原因複雜,顏佐樺強調,若有長期、慢性的腸胃問題更需要關注,建議每天花一些時間留意自己的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可以觀察吃哪些食物會導致特定症狀,做飲食與症狀日記,此外,定期做腸胃鏡檢查和留意腸胃功能性問題,改善小毛病,才能夠「腸」保安康。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心疼4歲童被迫吃一鍋 陳時中拍板!8/24開放「同住親友在外共餐」

小小孩高燒、四肢抽搐「中邪」了? 熱痙攣4大特徵家長必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夏天是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提醒,天氣熱更要多補充水分、多排尿,並注意個人衛生,才能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可能;若出現頻尿、解尿灼熱、排尿困難等狀況時,就要懷疑可能是感染所致,建議及早就診接受治療為佳。  夏季天氣潮濕悶熱,女性更要慎防泌尿道感染的可能!黃建榮醫師...

閱讀詳情 »

▲台北市與15家連鎖便利商店、咖啡店合作,公告店前禁菸騎樓,9月1日起實施禁菸措施。(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癮君子注意,台北市這些騎樓未來也不准吞雲吐霧了!台北市衛生局今(19)日指出,台北市有15家連鎖便利商店、咖啡店前公告的騎樓,自今年9月1日起為全面禁止吸菸場...

閱讀詳情 »

新手媽媽總免不了要抱小孩、餵奶等,長時間固定姿勢的結果,痠痛也跟著報到;然而,哺乳期間若使用痠痛貼布,藥效會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呢?王立文婦產科診所施俊宇醫師表示,痠痛貼布的藥效經皮膚吸收是不至於影響寶寶健康,但仍建議若有痠痛問題時,最好先諮詢醫師診斷,先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更能改善不適症狀喔。  哺...

閱讀詳情 »

▲阻力訓練與營養攝取,有助預防「肌少症」上門。(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常是老化失能的兇手!尤其,肌肉流失和骨質疏鬆有如難兄難弟往往一起出現,好發生於老年人。專家就提醒,60歲以上每人每公斤所需使用蛋白質來合成肌肉的比例甚至會比年輕人還多,當蛋白質攝取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