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飽就脹氣想吐?原來是腸道菌跑錯地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吃飽就脹氣想吐?原來是腸道菌跑錯地方

32歲的龔先生常年受脹氣所苦,雖注重飲食選擇,也儘量以清淡為原則,但每每用餐完1、2小時,就會嚴重脹氣,甚至需要催吐。雖然固定服用益生菌,並嘗試在飲食中找出誘發不適的物質,卻成效不彰。不只是脹氣,還有嚴重的便秘,讓龔先生的日常生活嚴重受到影響。 

腸胃問題可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
聯青診所副院長顏佐樺表示,一般來說,腸胃可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問題。胃潰瘍、腸息肉等就屬於結構性問題,可透過完整的健康檢查排除。不過,龔先生的腸胃鏡檢查並沒有發現明顯病兆,因此需進一步思考「功能性」的問題。 

「腸胃功能性的問題可以往3個方向思考:分解及蠕動功能、腸道菌相,或是腸道免疫。」因此,安排龔先生進階的功能醫學檢查,協助徹底找出原因。 過敏原檢測中,並沒有發現明顯食物過敏反應;小腸菌叢檢測發現小腸中有大量菌增生;加上從腸道消化評估檢測中發現,其糞便殘留不應有的油脂,可推斷其腸胃消化分解能力欠佳。
 
詳細了解龔先生健檢報告與日常習慣後,推估「消化酵素不足」恐是主因,因此又再做相關檢後查確認主因是:胰蛋白酶PE-1(消化酵素)分泌不足。

顏佐樺表示,當腸道中的菌過度增生,即使不是壞菌,也會導致進食後大量產氣,造成嚴重脹氣。這種疾病就被稱為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簡稱SIBO)。

SIBO的常見原因包括,消化酵素不足、腸道蠕動欠佳、飲食過量攝取精緻糖等,導致食物分解能力不佳,無法完全消化,在腸道內慢慢發酵,更容易累積一些菌種在體內,導致腹脹、消化不好的症狀。

養成細嚼慢嚥、乾濕分離的飲食習慣
因此,首先從源頭隨餐補充胰蛋白酶酵素,強化食物分解能力與避免菌叢繼續增生;其次,針對小腸中過度增生的菌叢,建議透過攝取大蒜、奧勒岡葉等具良好的抗菌成效的食物及保健食品。雙管齊下後,龔先生即使出遊、聚餐,也不再擔心脹氣影響行程與心情。
 
顏佐樺提醒,腸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民眾要養成細嚼慢嚥、乾濕分離的飲食習慣;也可以酌量攝取促進分解的食物,苦瓜能夠促進膽汁分泌,酸性的蘋果醋也能改善消化吸收,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攝取。

造成消化功能異常的原因複雜,若有長期、慢性的腸胃問題更需要關注。「雖然有固定排便習慣,但是排便總不成形,這代表腸胃的吸收出現問題,仍然需要檢查。」像脹氣、胃食道逆流也很常見,卻容易被民眾認為「忍耐一下」就好而輕忽。
 
俗話說吃飯皇帝大、民以食為天,功能良好的腸胃是健康的根本,每天花一些時間留意自己的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可以觀察吃哪些食物會導致特定症狀,做飲食與症狀日記,此外,定期做腸胃鏡檢查和留意腸胃功能性問題,改善小毛病,才能夠「腸」保安康。

相關推薦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醫療不只是改變疾病,更是改變生命的工程」、「有慈善走在前,醫療能走得更寬廣,有醫療的介入,慈善可以做得更深入」,臺中慈濟醫院2021年9月15日舉辦《人間.診間-簡守信院長行醫ing》新書分享會,藉影像呈現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跨出診間,走入長...

閱讀詳情 »

記者黃昭博/嘉義報導 中秋節將屆,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15)日上午邀請約百位獨居長者及身障朋友,在線上舉辦「線上e起來作伴,大家作伙慶中秋」活動,雖然長輩們因疫情需要分流活動,但藉由創新的線上視訊方式,可以讓各區域長輩在線上團圓,嘉基社區副院長周恬弘也跟隨居服員前往大林關懷長輩,除了代...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53歲曾太太,2010年進行腦部顱咽瘤手術後,因後續併發症,在半年內動了四次腦部手術,不只造成認知及智力退化,長期行動不便,還造成下肢退化無力痙攣,甚至疼痛到完全無法碰觸,造成復健過程極為崎嶇困難。由於台灣的疼痛治療已有大幅成長及進步,經求診中國附醫疼痛中心,藉由水冷式...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下周就是中秋節了,中醫大新竹附醫營養師黃琳惠及黎姵吟表示,柚子好吃又營養,有豐富的維生素C,防止身體受自由基損害,也能抗衰老。同時具有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特別設計三道柚子簡單料理,《柚醬蔬果棒》《柚香起司烤魚》《甜柚水果醋》,讓鄉親在中秋節除了烤肉吃月餅,也可以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