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吞嚥困難易嗆到怎辦? 臺大醫院授「飲食指南」

吞嚥困難易嗆到怎辦? 臺大醫院授「飲食指南」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8 歲吳女士在去年中風癒後假牙不合,進食過程長且容易咳嗽,3 個月體重減輕了 3 公斤。女兒擔心母親營養不良,更費心地把食物剪碎,但吳女士仍因吸入性肺炎反覆住院。對此,營養師提出吞嚥困難的飲食製備過程中常見迷思:如把食物剁碎就好?或是把食物打成泥就好?或是覺得使用液體增稠劑就安全?殊不知液體太稀或太稠都有風險,且當食物質地調整後,營養密度也減少。

吞嚥困難分3種 這些人都是高危險族群

吞嚥困難常見的表現可粗略分為三種:1.容易嗆到、2.吞不乾淨、3.吞不下去。在社區中沒有明顯疾病的長者,仍有10~12%有吞嚥困難的問題。這些年長者大都還能經口進食,但一不小心,食物可能會誤入氣管而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

而除了高齡長者外,有腦傷 (如腦中風)、神經退化性疾病 (如帕金森氏症、失智等)、以及頭頸癌病人 (如口腔癌),或是其他因素(如精神性吞嚥困難),這些人也都是吞嚥困難的高危險群。

直接、間接吞嚥訓練 強化肌肉、神經協調反應

目前在醫院中最常評估及治療吞嚥困難的醫師為復健科醫師及耳鼻喉科醫師。臺大醫院於民國80年,連倚南教授成立台灣第一個吞嚥障礙評估及治療團隊, 治療師會以利用食物,邊吃邊進行吞嚥訓練的「直接吞嚥訓練」的方式、以及不使用食物的「間接吞嚥訓練」,來強化舌頭、雙唇、臉頰、軟顎、咽部、聲帶等肌肉運動能力與神經協調反應,因此食物的準備為重要的一環。

吞嚥困難量身設計 國內首本飲食指南

而臺大醫院也為吞嚥困難患者依照國際吞嚥困難飲食IDDSI食物及飲品分級標準,量身設計的飲食指南─《全彩圖解 吞嚥困難安心照護飲食全書》、也是國內第一本相關專書問世,透過八大類食譜、以及 93 道分級示範食譜,幫助民眾輕鬆學會IDDSI好嚼好吞食物製備技巧,兼顧營養美味與健康,提供吞嚥困難者最完整的營養照顧,達到衛教目的。

【延伸閱讀】

台大醫院完成亞洲首例氣管移植 44歲男獲新生

揪先天性視覺神經性退化主因 臺大醫院建構本土基因資料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8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寬大、過高、M型及方形額頭,容易讓人看起來男性化又老氣,辣妹靚女無不想盡辦法成為小臉美人,以致有不少女性利用髮際線醫美手術來修飾臉型;由於髮際線手術較削骨整型安全又快速,韓國女性已普遍有此修臉風潮,而且尤以「大長今」小鵝蛋臉,以及秀氣瓜子臉,成為女性追求的造型,更為男性普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喜歡穿高跟鞋嗎?醫師提醒,愛穿高跟鞋,極易使足底筋膜炎上身,而且即使是治療好了,但是如果穿鞋的款式不改變,還是很可能隨時再復發。為顯婀娜多姿的體態,女人總愛穿上高跟鞋,但這卻會對足部造成很大的傷害;壢新醫院復健科李朝智醫師表示,因為穿鞋習慣的不同,女性罹患足底筋膜炎發生率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已達34萬8656人,其中大安區占4萬8166人,為全台北市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為此,台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推動「高齡友善藥局」,共30家社區藥局提供包括錠劑剝半及藥盒分裝、長者用藥總檢查,以及用藥諮詢等服務,對於獨居及行動不便的長者,更提供到宅送藥服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台北市今年8月8日創下117年以來,最高氣溫紀錄39.3度。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通風、遮陽、補充水份是預防高溫中暑3大原則,尤其是嬰幼兒、孕婦、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中午前後應減少在戶外停留,並時常補充水份、做好防曬措施,一旦發生中暑徵狀,應遠離高溫環境並儘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