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吞嚥疼痛因疫情遲就醫 檢查竟是腫瘤上身差點延誤治療

吞嚥疼痛因疫情遲就醫 檢查竟是腫瘤上身差點延誤治療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病癥出現半年,卻因新冠疫情升溫,遲遲不敢就醫。1名51歲王先生吞嚥疼痛到受不了,才到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門診就醫。耳鼻喉部主任吳弘斌檢查後,發現病人頸部右側腫塊為扁桃腺腫瘤轉移,疑似惡性腫瘤,重裝防護動手術,終於能順利放療與化療。醫師呼籲,癌症都有治療黃金期,即使疫情升溫,醫護人員會謹慎防疫保護病人,千萬別因恐懼,腫瘤拖到無法處理。


王先生早發現自己吞嚥困難與疼痛,卻害怕疫情期間就醫。門診時,吳弘斌主任發現王先生右頸部腫塊,合併症狀出現半年多,拖到不能再拖。他告訴王先生,醫護人員均會依衛福部感染管制指引與臺灣頭頸部外科醫學會發布COVID-19流行時的頭頸癌外科手術建議,確保病人及手術相關人員安全。


王先生PCR採檢確認為陰性後辦理入院,在吳主任安排下,做胃鏡、腹部超音波、核磁共振、骨骼掃描等檢查,排除食道癌、肝轉移可能性後,執行頭頸部手術,病理報告確認為扁桃腺癌,順利繼續進行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


吳弘斌主任表示,疫情升溫,大眾難免擔心就醫的安全性,但癌症腫瘤進程無法停止,該治療還是必須要治療,否則腫瘤愈長愈大,甚至無法治療反而更糟。吳主任認為,不同期別的口腔癌病人,可以搭配疫情狀況做相對應調整。例如:病人如果是惡性前期,則建議可將手術延期並且透過電訪追蹤即可。但如果是惡性早期,仍建議趕快在治療黃金期手術,避免腫瘤變大後續難以處理。晚期口腔癌病人就一定要手術治療,可以在等待手術時,先作前導性化療,為手術切除病灶做準備。


不只口腔癌,其他癌症與重大疾病也都有治療黃金期,癌症變化不會等人。吳弘斌呼籲大家配合政府宣導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但有任何身體不適還是要立即就醫檢查,進行必要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脈衝光不只用來改善皮膚問題 還可以治療缺油型乾眼症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動脈剝離是罕見但高致死率的外科急症,常需及時的緊急手術治療以挽救病人生命。林口長庚醫院為找出疾病的危險因子加以預防及改善治療結果,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其中23,868名主動脈剝離患者及全台456萬個家庭,進行近3年的研究,發現主動脈剝離與遺傳有強烈相關性,有家族病史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台搶打流感疫苗仍在持續,衛福部疾管署統計,10月5日開啟公費疫苗至今,僅10天就已施打273.5萬劑,佔總數45%。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今(15)日完成440萬劑配送,地方政府約有200萬劑要給校園施打;另外,新冠疫苗和預計施打情況,外界預估健康民眾恐怕要等到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人早上醒來,習慣空腹喝咖啡,透過咖啡香來揭開1天的序幕。不過,1項研究卻發現,空腹喝咖啡可能危及人體健康,讓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變差。營養師建議,應該在早餐後再喝咖啡,比較健康。 英國巴斯大學研究團隊就發現,空腹喝咖啡可能會對血糖的控制產生負面影響,這對糖尿病和心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5)日衛福部食藥署公告,糖尿病用藥「立糖清膜衣錠 1/500毫克」,因製藥商檢驗發現致癌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主動通報回收9批235萬顆,同時「"永勝"飛佳膜衣錠100毫克」,也因藥廠檢驗發現不純物超標,決定回收90萬顆,食藥署提醒,手上有相關藥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