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吞嚥疼痛因疫情遲就醫 檢查竟是腫瘤上身差點延誤治療

吞嚥疼痛因疫情遲就醫 檢查竟是腫瘤上身差點延誤治療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病癥出現半年,卻因新冠疫情升溫,遲遲不敢就醫。1名51歲王先生吞嚥疼痛到受不了,才到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門診就醫。耳鼻喉部主任吳弘斌檢查後,發現病人頸部右側腫塊為扁桃腺腫瘤轉移,疑似惡性腫瘤,重裝防護動手術,終於能順利放療與化療。醫師呼籲,癌症都有治療黃金期,即使疫情升溫,醫護人員會謹慎防疫保護病人,千萬別因恐懼,腫瘤拖到無法處理。


王先生早發現自己吞嚥困難與疼痛,卻害怕疫情期間就醫。門診時,吳弘斌主任發現王先生右頸部腫塊,合併症狀出現半年多,拖到不能再拖。他告訴王先生,醫護人員均會依衛福部感染管制指引與臺灣頭頸部外科醫學會發布COVID-19流行時的頭頸癌外科手術建議,確保病人及手術相關人員安全。


王先生PCR採檢確認為陰性後辦理入院,在吳主任安排下,做胃鏡、腹部超音波、核磁共振、骨骼掃描等檢查,排除食道癌、肝轉移可能性後,執行頭頸部手術,病理報告確認為扁桃腺癌,順利繼續進行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


吳弘斌主任表示,疫情升溫,大眾難免擔心就醫的安全性,但癌症腫瘤進程無法停止,該治療還是必須要治療,否則腫瘤愈長愈大,甚至無法治療反而更糟。吳主任認為,不同期別的口腔癌病人,可以搭配疫情狀況做相對應調整。例如:病人如果是惡性前期,則建議可將手術延期並且透過電訪追蹤即可。但如果是惡性早期,仍建議趕快在治療黃金期手術,避免腫瘤變大後續難以處理。晚期口腔癌病人就一定要手術治療,可以在等待手術時,先作前導性化療,為手術切除病灶做準備。


不只口腔癌,其他癌症與重大疾病也都有治療黃金期,癌症變化不會等人。吳弘斌呼籲大家配合政府宣導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但有任何身體不適還是要立即就醫檢查,進行必要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脈衝光不只用來改善皮膚問題 還可以治療缺油型乾眼症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患有氣喘的中年婦女,幾年前因病情加重,開始服用內科藥物,卻不見改善,前往醫院照胸部X光也看不出任何問題,但婦女氣喘毛病日漸嚴重,甚至逐漸沙啞難以發聲,最終至耳鼻喉科求診,發現一邊聲帶已經麻痺,進一步進行超音波檢查後,確定罹患甲狀腺癌,且癌細胞竟已轉移肺部。收治這名婦...

閱讀詳情 »

台灣過勞死案件層出不窮,讓人不勝感歎,從什麼時候開始,睡個又甜又長的好覺竟然成了奢望?美國心理學會(APA)調查發現,63%的美國成年人覺得睡個好覺對他們來說是當務之急,但只有30%付出實際行動。 為什麼這麼多人難睡好覺?根據APA調查,答案是「壓力」,43%的人坦承自己壓力纏身,曾躺在床上但睡不...

閱讀詳情 »

石花又稱為「洋菜」,因為口感類似燕窩,但產於海裡,因此也稱為「海燕窩」,是台灣東北海域特有的天然海藻;由於它附生於沿海礁岩表面,必須潛入1~5公尺深的海中才能採集;隨著浪潮,有些石花會漂流到岸邊,吸引漁村婦女前往撿拾,成為在地限定美味。清熱降火,消暑最佳 剛從海裡採集上岸的石花呈紅褐色,還帶有藻類的...

閱讀詳情 »

不論生菜沙拉或各式熱炒,灑上一些彩色甜椒,紅、黃、橙、紫,視覺立刻繽紛起來,清甜爽脆的口感,更為料理加分,可以說是最具畫龍點睛效果的食材。與青椒系出同門 大家應該都吃過青椒牛肉絲這道家常菜,將青椒換成甜椒,一樣美味,其實青椒、甜椒是「前後期同學」;幼果或綠熟期採收,果皮呈鮮綠色,到了著色或完熟期,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