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吹冷氣膝蓋就痛? 機器人置換讓你不再難受

吹冷氣膝蓋就痛? 機器人置換讓你不再難受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炎炎夏日,氣溫持續居高不下,讓人24小時都想躲在冷氣房裡。然而,長時間吹冷氣,除傷及荷包外,對不少人而言也並非一大享受;有些人只要吹冷氣之後,膝蓋便會開始隱隱作痛,因此陷入天人交戰。究竟膝關節怎麼了?可藉由哪些方式改善呢?

膝蓋受寒痠痛  恐是膝關節發炎惹禍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翁佩韋表示,吹冷氣時膝關節會感到痠痛,可能是因為膝關節正處於發炎狀態,當受到溫度突如其來改變,便會出現疼痛明顯的狀況。而造成膝蓋發炎的原因相當多,如膝蓋磨損、風濕性關節炎、膝蓋急性發炎等,皆可能會讓膝關節出現紅、熱、腫、痛等症狀。

對症下藥  嚴重磨損骨頭就應進行置換手術

翁佩韋主任醫師指出,臨床上較有經驗的醫師可經由問診、觸診初步了解,再透過X光、超音波檢測,進一步了解其膝蓋是否有退化、退化程度、是否有磨損等情形。針對急性發炎者,一般會給予口服消炎止痛藥,而若是急性期發炎過了,且診斷為早、中期的膝關節退化,則可考慮加上玻尿酸或PRP的注射,以達到控制之效;此外,若為中、重度者,或者接受保守治療仍未能緩解疼痛及改善日常生活的活動,便會建議採取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進行治療。

機器人手臂量身訂做  傷口小、感染風險低且復原快

翁佩韋主任醫師說,過去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年長患者而言,不僅手術風險高,術後恢復和照護時間也較長;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機器人關節系統則可以幫助醫師在執行手術過程更精準順利,其只需移除已磨損的關節部分,不僅可保留較多健康的骨頭,同時也能減少周遭組織的破壞,降低手術併發症及感染風險;此外,傷口更縮小至6-8公分,並在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行走。


吹冷氣膝蓋就痛? 機器人置換讓你不再難受

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  精準輔助效果更加乘

翁佩韋主任醫師解釋,利用機器人手臂置換膝關節,術前會先以電腦斷層掃描病人的膝關節,再根據檢查數據調整適合重建的尺寸,其角度誤差不會超過1度,術中利用機器手臂導航定位,再透過即時動態影像輔助,精準將人工膝關節擺放在符合人體工學角度的位置,達到最佳的置換效果。

適當運動不可少  體重超標膝蓋也會受不了

翁佩韋主任醫師強調,在接受機器人關節系統置換膝關節後,通常可大大增加人工膝關節的活動度及使用年限,因此成為現今膝關節退化時的手術新選擇。而日常生活裡,預防總勝於治療,除了選擇適當運動,如游泳、健走等,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易行的股四頭肌運動,達到強化膝關節之效,再搭配上矯正姿勢不良、體重控制等方法多管齊下,即能揮發保健膝關節的最大效益。

翁佩韋主任醫師提醒,若在爬樓梯時發現膝關節出現痠軟、負重較大時膝蓋就會卡卡,或膝蓋左右兩側明顯外觀腫脹不一,這都是膝關節退化的警訊,建議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以利及早治療,讓自己的行動不受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2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器官捐贈遺愛人間,國人對這件事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許多人已註記日後可捐贈,幫助更多生命延續下去,可惜僧多粥少,供給仍遠遠趕不上需求。台灣目前器官捐贈來源多為意外導致腦死的患者,一年約200人,還有活體捐贈,也就是捐贈肝臟、腎臟給家人。台灣也在2017年的時候,衛福部頒布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綜合報導】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 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年食道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女性慧慧(化名)先前因貧血問題,導致上下樓梯易喘及疲累,因而至血液腫瘤科看診,但後續經檢查發現,貧血竟是子宮肌瘤所導致,故轉診至婦產科,然而在子宮肌瘤手術過後,慧慧因經血量變少,擔心是否為手術後遺症,再次前往婦產科,最後在醫師的解釋下才知道,慧慧並非經血量變少,而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23日舉辦「SMA病童重獲新生感謝宴」,協會理事長李怡潔表示,2020年對台灣SMA病友而言,是意義重大的一年,首個SMA治療藥物終於開始有條件給付,讓20多位病友取得了藥物治療,也喊話政府及相關單位,希望可以讓更多病友有治療的機會。立委王婉諭受邀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