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壓力大狂睡36小時  小心「類嗜睡症」上身

壓力大狂睡36小時 小心「類嗜睡症」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狂睡36小時 類嗜睡症」上身

現代人長期壓力大,普遍睡不好,但有些人卻可以連續睡覺超過36個小時,甚至會被懷疑是罹患嗜睡症!精神科醫師提醒,長期壓力大、營養不均衡及長期缺乏運動,可能會罹患「類嗜睡症」,民眾千萬要提高警覺。

有位23歲的小李(化名)半年前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從事高壓力的業務工作,由於對新工作還不上手,加上公司業績壓力大,常常半夜才下班回家,一到假日就倒頭呼呼大睡,而且連續睡了36個小時,期間只起床上個廁所,繼續倒頭就睡,連吃飯都叫不起來。由於週一到週五工作日都正常上班,家人也不以為意,但連續好幾個月的假日小李都幾乎在睡覺,連朋友約他都懶得出門,家人驚覺不對勁,以為他得了「嗜睡症」,趕緊帶他到精神科診所檢查;經醫師評估,他並不是罹患嗜睡症,只是長期工作壓力大造成睡眠不足,遇到假日就狂睡補眠,臨床診斷為「類嗜睡症」。

嗜睡迷思 長期壓力引發類嗜睡症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近來常常有患者要求開立嗜睡症診斷證明,主訴工作或開會時常常無意間睡著,或是白天根本爬不起來上班,懷疑自己罹患了「嗜睡症」。經診斷後發現,大部分是長期壓力、焦慮、憂鬱、生悶氣等負面情緒累積引起的嗜睡問題,並非罹患嗜睡症,也顯示民眾對於嗜睡問題充滿迷思,通常經過專業的紓壓訓練及調整作息後,嗜睡現象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楊聰財醫師說,「原發性嗜睡症」對成年人來說並不是常見的疾病,發生率不到5%,是一種不該睡覺時會突然睡著的疾病,病患會發生不可抑制性的睡眠行為,例如:有些人會走路走一走突然睡著,或是講話講一半突然睡著,這是屬於重度的嗜睡症疾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類嗜睡症」不等於嗜睡症」 應由醫師專業評估

「類嗜睡症」並不等於是「嗜睡症」!楊聰財醫師解釋,「類嗜睡症」發生的原因相當多而複雜,包括長期壓力累積的疲憊感、長期睡眠不足,或是肥胖、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特殊遺傳疾病等,也會出現嗜睡問題;另外也可能與藥物或酒精等物質濫用有關,特別是鎮靜助眠藥物。民眾若有長期嗜睡現象,最好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診斷,避免影響生活及工作。

遠離「類嗜睡症」SMART五大處方  :

1.(Sleep)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2.(Meal)注意飲食均衡不偏食

3.(Attitude)保持正向樂觀好心情

4.(Rest)學習正確紓壓技巧

5.(Training)培養適當運動習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3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78歲老翁在家吃紅龜粿,因噎住呼吸困難,家人趕緊撥打119求救,台中市府消防局獲報後趕抵現場,發現老翁倒臥客廳地板上,意識昏迷,呼吸緩慢有異音。經詢問家屬表示老翁吃東西噎到了,造成氣管堵塞而呼吸困難,消防人員立即使用喉頭鏡搭配異物鉗取物,為患者取出多塊「紅龜粿」,成功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案446),為60多歲男性,今(2020)年1月下旬獨自前往孟加拉工作,6月12日自孟加拉搭機至馬來西亞,13日與案444、445等12名台商一同自馬來西亞搭乘專機返台(座位於案444...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20歲女大生「小如」原本體態勻稱,但受疫情影響,學校實施視訊教學,不用出門的她幾乎整天待在家耍廢,餐餐都點外送,直到近日檢疫解除,朋友的聚餐邀約陸續上門,使她在短短1個月內就胖了10公斤,令她相當苦惱,不得不上門求診,評估後醫師建議她調整飲食與運動,也搭配穴位針灸及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腎結石若小於半公分且無症狀,治療上可採保守治療,若為兩公分內則得可透過體外震波碎石術或軟式輸尿管鏡來治療。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醫師許智凱指出,若遇到較大或是難以擊碎的結石,則建議採經皮腎臟造瘻取石來治療,但擴張管道時,可能會因腎臟或血管嚴重撕裂傷導致出血等風險,目前新式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