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白內障別怕 許老爸一個快樂的父親節

告別白內障別怕 許老爸一個快樂的父親節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有位一向堅強樂觀、喜歡戶外活動的老爸,最近突然很少外出,臉上總是掛著憂愁的呆坐在家裡,原來他竟然是因眼睛看不清楚;家人帶其就醫,醫師告知他有白內障,需要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聽到開刀二個字,讓這位老爸裹足不前,原來他本身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害怕手術是否能夠成功。

3大原因 白內障病患不願手術

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指出,國內大部分的白內障患者年齡超過60歲,而患有高度近視、糖尿病者可能提早發生。臨床觀察發現,白內障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有3大原因,包括擔心手術失敗、人工水晶體費用昂貴,以及認為病情沒有急迫性;事實上,目前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安全性、成功率大幅提升,健保也有給付基本型人工水晶體,而白內障拖太久,可能併發青光眼而失明,不可不留意。

40歲後水晶體老化 病患主訴視力模糊、畏光

40歲後,水晶體開始彈性變差、變硬,從清澈的透明色變成混濁的白色、黃色。鄭成國主任表示,白內障可分為3大類型,包括核性白內障、皮質性白內障,以及囊膜下白內障,患者主訴的症狀通常是視力模糊、畏光、光線越亮越看不清楚,或是看物感覺色彩鮮豔度變差。

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夜間開車不成問題

隨著多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的發明,使得白內障病患受惠良多。鄭成國主任舉例,一名老年男性,兩眼都有老花、白內障,嚴重視力模糊,經評估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治療,並建議選擇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完全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無論是看遠、看近都非常清晰,就連夜間開車也都不成問題。

散光超過100度 不適合使用

鄭成國主任強調,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為上下設計,如同將多焦點眼鏡植入眼睛內,改善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環狀繞射設計的缺點,術後患者比較不會發生眩光、複視,以及減損光線的問題,且接受度較高;若病患兩眼都使用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視覺改善效果更佳。不過,他提醒,若有水晶體異位或脫位,或散光超過100度的白內障患者,就比較不適合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4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綜合報導】說到與指甲相關的疾病,最先想到的就是灰指甲。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說明,灰指甲的醫學名稱是「甲癬」,是指甲受到黴菌感染而導致變色、變形、質地改變,最常見的致病菌是皮黴菌,但顏色不一定是灰色,反而常見黃、黑、白色等等。醫師提醒,並非指甲出現變形、變色就是甲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雙十連假將近,許多國高中(職)、大專院校生為了準備連假後的第1次段考,可能長期處於坐姿低頭的同一姿勢讀書,因此常會有肩頸痠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產生。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考生除規律作息及充足睡眠外,提供一套在家超慢跑運動,讓莘莘學子們能夠以伸展運動加上10分鐘的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綜合報導】許多男生喜歡喜歡無拘無束不穿內褲,連偶像周杰倫都曾表示,從小不愛穿內褲,相對來說,不穿內褲的女性則少之又少,最近1名YouTuber「1G」女網紅,親身試驗,想試試不穿內褲1個月,「妹妹」會有什麼變化,不過,最後因為經血外漏,而停止試驗。 資深婦科教授李茂盛表示,根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時科技日新月異,台灣人工生殖技術迅速發展,因試管嬰兒受惠的不孕症夫妻逐年激增!根據國健署統計,2018年人工生殖寶寶出生數首度破萬名,其中多數採用試管嬰兒技術,以該年度新生兒總數約18萬名換算,每18個新生兒當中,就有1位是人工生殖寶寶。在這項偉大的「造人工程」當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