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白內障別怕 許老爸一個快樂的父親節

告別白內障別怕 許老爸一個快樂的父親節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有位一向堅強樂觀、喜歡戶外活動的老爸,最近突然很少外出,臉上總是掛著憂愁的呆坐在家裡,原來他竟然是因眼睛看不清楚;家人帶其就醫,醫師告知他有白內障,需要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聽到開刀二個字,讓這位老爸裹足不前,原來他本身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害怕手術是否能夠成功。

3大原因 白內障病患不願手術

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指出,國內大部分的白內障患者年齡超過60歲,而患有高度近視、糖尿病者可能提早發生。臨床觀察發現,白內障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有3大原因,包括擔心手術失敗、人工水晶體費用昂貴,以及認為病情沒有急迫性;事實上,目前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安全性、成功率大幅提升,健保也有給付基本型人工水晶體,而白內障拖太久,可能併發青光眼而失明,不可不留意。

40歲後水晶體老化 病患主訴視力模糊、畏光

40歲後,水晶體開始彈性變差、變硬,從清澈的透明色變成混濁的白色、黃色。鄭成國主任表示,白內障可分為3大類型,包括核性白內障、皮質性白內障,以及囊膜下白內障,患者主訴的症狀通常是視力模糊、畏光、光線越亮越看不清楚,或是看物感覺色彩鮮豔度變差。

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夜間開車不成問題

隨著多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的發明,使得白內障病患受惠良多。鄭成國主任舉例,一名老年男性,兩眼都有老花、白內障,嚴重視力模糊,經評估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治療,並建議選擇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完全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無論是看遠、看近都非常清晰,就連夜間開車也都不成問題。

散光超過100度 不適合使用

鄭成國主任強調,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為上下設計,如同將多焦點眼鏡植入眼睛內,改善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環狀繞射設計的缺點,術後患者比較不會發生眩光、複視,以及減損光線的問題,且接受度較高;若病患兩眼都使用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視覺改善效果更佳。不過,他提醒,若有水晶體異位或脫位,或散光超過100度的白內障患者,就比較不適合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4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依據統計.約有70%超過50歲以上成年人有夜間腳抽筋的不舒服經驗,夜晚腳抽筋症狀是因為夜間休息時,腿部周遭肌肉收縮,小腿肚的肌肉感到痙攣抽痛,甚至痛醒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疼痛的感覺可能持續數分鐘不等。雖然夜間腳抽筋的現象在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但仍以中年以及老年人發生次數居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爆紅的返老還童照片,不是拍照APP新功能,而是來自社群媒體Snapchat內鍵的濾鏡功能。社群媒體功能已不僅只有發佈貼文,《2018年台灣網路報告》指出,社群使用率更超過8成,主要為20世代族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表示,社群媒體提供年輕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經痛難耐險釀火災 擅自停藥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症發作惹禍!35歲的郁婷(化名)是一名家庭主婦,兩年前經痛就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所謂的「子宮肌腺症」,在醫師建議下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服藥八個月後,症狀大為改善而擅自停藥,也不再回診追蹤。沒想到三個月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幼兒腦部在發育過程中為什麼會產生惡性腫瘤?是世界腫瘤專家解不開的謎。法國團隊與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攜手合作,藉助台灣尖端影像技術,追蹤神經幹細胞發育過程,終於破解小兒腦部惡性腫瘤致病機轉,並將應用於研發治療抗癌藥物。台法跨國醫學研究 小腦髓母細胞瘤科學家過去很早就知道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