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呼吸都有塑化劑! 動脈硬化新添風險源

呼吸都有塑化劑! 動脈硬化新添風險源

塑膠袋=塑化劑! 大量曝露增動脈硬化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熱騰騰的包子,裝入塑膠袋裡,方便拿著吃,塑料因為很方便,被廣泛用在各領域。而塑料要軟,就得使用塑化劑,像是塑化劑DEHP(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在台灣有高達7成使用率,台大醫院團隊一項追踨800個平均年齡21歲年輕人的研究發現,曝露在DEHP除了會造成不孕問題,還跟頸動脈硬化、胰島素阻抗有明顯正相關。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指出,研究發現塑化劑曝露跟動脈硬化、血糖上升有相關性,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動脈硬化最基本的根源來自塑化劑導致的內皮細胞功能失常。

冠心病風險提高 住院接觸更多塑化劑

塑化劑曝露得越多,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的風險就會越高。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塑化劑曝露會增加冠心病風險,而冠心病住院患者,體內也發現,有較高濃度的塑化劑曝露。

蘇大成主任表示,醫院裡面接受點滴,還是醫療的設施的曝露就會接觸到塑化劑,像是生理食鹽水的袋子,非常地軟,要注意到就是,袋子越軟,塑化劑就越高。

塑化劑無處不在! 勤打掃減塑降低危害

研究團隊還針對台北市一間國小,八間教室的灰塵研究發現,教室內外,甚至室外植栽樹葉上都有高濃度的DEHP塑化劑;從最常見的巧拼到兒童玩具,甚至空氣中也都有塑化劑曝露,醫師說,盡量減少塑料使用,定時打掃,對降低塑化劑危害能有幫助。

【延伸閱讀】:糖尿病併發症難纏 排糖藥成穩定病況助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3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大多長者的體態相似,腹部囤積很多脂肪,但四肢、尤其雙腿非常細,幾乎摸不到肉,物理治療師楊子欣表示,一般而言,25歲肌肉量達到巔峰,不過30歲時,肌肉量一路下滑,若不認真訓練肌肉或保養,或有慢性病,老年易引發「衰弱症」,衰弱症指的是神經、肌肉各方面功能退化或流失嚴重,甚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B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國人重要疾病,若沒有適當的監測與適時的藥物治療,可能產生B型肝炎發作而導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控制,然而一旦人體免疫力下降無法壓制病毒,就會讓B肝病毒大量快速複製,進而產生肝炎發作。近年來在風濕免疫疾病治療的進展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通常醫師都會開立血液稀釋藥物,給有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或是有心臟病發作、中風經驗的病患。根據Healthline報導指出,許多維生素、食物、草藥和香料,其實都可作為天然的血液稀釋劑,這些天然替代品可用於降低凝血風險,或是和處方藥一起使用。 然而,必須特別注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