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呼吸都有塑化劑! 動脈硬化新添風險源

呼吸都有塑化劑! 動脈硬化新添風險源

塑膠袋=塑化劑! 大量曝露增動脈硬化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熱騰騰的包子,裝入塑膠袋裡,方便拿著吃,塑料因為很方便,被廣泛用在各領域。而塑料要軟,就得使用塑化劑,像是塑化劑DEHP(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在台灣有高達7成使用率,台大醫院團隊一項追踨800個平均年齡21歲年輕人的研究發現,曝露在DEHP除了會造成不孕問題,還跟頸動脈硬化、胰島素阻抗有明顯正相關。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指出,研究發現塑化劑曝露跟動脈硬化、血糖上升有相關性,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動脈硬化最基本的根源來自塑化劑導致的內皮細胞功能失常。

冠心病風險提高 住院接觸更多塑化劑

塑化劑曝露得越多,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的風險就會越高。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塑化劑曝露會增加冠心病風險,而冠心病住院患者,體內也發現,有較高濃度的塑化劑曝露。

蘇大成主任表示,醫院裡面接受點滴,還是醫療的設施的曝露就會接觸到塑化劑,像是生理食鹽水的袋子,非常地軟,要注意到就是,袋子越軟,塑化劑就越高。

塑化劑無處不在! 勤打掃減塑降低危害

研究團隊還針對台北市一間國小,八間教室的灰塵研究發現,教室內外,甚至室外植栽樹葉上都有高濃度的DEHP塑化劑;從最常見的巧拼到兒童玩具,甚至空氣中也都有塑化劑曝露,醫師說,盡量減少塑料使用,定時打掃,對降低塑化劑危害能有幫助。

【延伸閱讀】:糖尿病併發症難纏 排糖藥成穩定病況助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3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西洋情人節又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期間,國民健康署呼籲,情侶在過節浪漫氛圍下,除對危險約會情境要警覺外,要注意落實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勤洗手,以防止密切接觸時造成病毒傳播。約會自我保護5原則 多一點小心多一點安心學習正確健康的約會態度,並遵循自我保護原則,才能享受浪漫節...

閱讀詳情 »

本文原稿刊登於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專區(連結) 生酮飲食是近年來減重族群很喜歡嘗試的飲食法,與均衡飲食有極大的差異。 根據「每日飲食指南」(連結)建議,均衡飲食的熱量組成約有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蛋白質將近20%(約16-18%)、脂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柏亨/高雄報導】業績一把罩的小劉,房事也很了得,他把與老婆床笫之間的歡愉視為工作壓力的紓解。然而幾個月前開始發現,那話兒越來越不聽使喚,過去堅挺幾小時都不成問題,現在進入後沒幾下就「洩洩」再連絡。後來擔心太早軟掉,無法負起男人應盡的義務,竟開始喃喃自語唸起佛號加持藉以轉移注意力,結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19年底,機動車輛登記總數共有2211萬台,其中過半數是機車,全台各地也因公共交通建設不同,多數民眾仍靠機車代步,因此交通事故也多。交通事故亡魂 50歲以下年輕人居多台灣外傷醫學會推估,每年平均有4萬人因外傷導致中重度殘障,其中有約7000人死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