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咳嗽、手麻揪肺癌 「免疫療法」助七旬翁重生

咳嗽 手麻揪肺癌 「免疫療法」助七旬翁重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別小看咳嗽!一名年約70歲的老翁,剛退休就發現久咳不癒、手麻手脹的症狀,檢查發現肺尖部位有一顆腫瘤,且癌細胞已擴散侵犯局部淋巴結,屬於晚期肺癌,無法動手術,化療也無法控制惡化,遂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免疫療法」,迄今一年多,治療效果穩定,生活也與過去無異,開心譜寫「人生七十一條龍」的新篇章。

久咳不癒逾2周 恐是肺癌警訊

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表示,冬季日夜溫差大,是容易感冒的季節,但「久咳不癒」是肺癌的典型症狀之一,民眾如果有咳嗽症狀持續超過2星期的情況,應提高警覺,盡快找專科醫師做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和治療。

標靶孤兒採化療免疫療法 合併或單一治療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肺癌已連續8年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每年死亡人數超過9千人,臨床統計約有80%錯失早期診斷的時機,無法手術,只能靠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將晚期肺癌治療分為兩大族群。一是表皮生長因子突變者,應直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一旦失效,再嘗試化學治療和免疫療法。另一族群則是俗稱的「標靶孤兒」,因表皮生長因子未見突變,標靶治療恐沒有成效,建議一線直接使用化學治療或搭配免疫療法,二線則可單獨使用免疫療法或化療,或者搭配使用。

抗癌生力軍免疫療法 副作用低延長存活期

化療與標靶治療的原理相同,都是直接針對腫瘤細胞做治療,屬於「暫時抑制」,不僅有抗藥性、停藥後復發機率高的疑慮,化療副作用也常是患者向癌症投降的主因之一。

而近年新加入治療行列的「免疫療法」,則採取不同的抗癌策略,先催化免疫系統,訓練免疫細胞正確辨識癌細胞,再進行殲滅,毒性和副作用相較化療明顯更低,可以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並延長整體存活時間。

馮盈勳醫師指出,免疫藥物是開啟免疫系統的鑰匙,研究發現,免疫療法一旦產生反應,不管是完全反應或部分反應,效果在停藥後仍會持續,因此使用前會評估是否需要先做PD-L1生物標誌的檢測,但醫師提醒此檢測並「不是絕對需要」;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實際的治療策略,還是需由醫師綜合評估病患的肺癌類型,以及整體病況後再決定,以免患者錯失任何治療機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6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0歲王小姐十多年來受鼻塞困擾,鼻兩側時常有痠痛感,嚴重時眼眶兩旁也會有疼痛感,平時鼻涕少但是睡覺時會有倒流感,吃橘子或是吹到冷風會加重鼻塞狀況;輾轉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診治,採用中藥治療後,鼻塞症狀大為改善、生活品質也變好了。 中醫治療鼻塞 以3大面向為主 陳奕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劉張奶奶高齡117歲,平時愛到處走動的她不愼跌倒,髖關節疼痛難以步行,孝順的家屬們考量其年紀老邁,心急如焚,後來接受熟識的醫師朋友建議,轉介至臺中榮民總醫院。 全球最高齡治療 人工關節手術 劉張奶奶一到急診室,中榮跨部科醫療團隊便立即介入仔細評估老奶奶狀況,所幸,劉張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46歲婦人,十年前罹患了令人聞之色變的「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雖透過當時的標準療程進行治療將癌症發展情形控制住,然而,她的心理上仍因三陰性乳癌的高復發率、高轉移率而惴惴不安,近期因病情復發需求進行基因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高血壓,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雖偶有胸悶、心悸等情形,但因發作時間短暫,不以為意;日前,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被家人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發炎指數為4(正常為1以下),懷疑腫瘤的可能,進一步檢測神經內分泌腫瘤指數,竟比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