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啥米!其實人可以健康的活到120歲!醫生是無法治病的,真正做的是「這件事」...

從未病的概念就知道自癒力有多重要,自癒力是指維持體內平衡的能力,又稱之為自我修復能力、復原力或恢復力等,也可以稱為自我調整的能力,是在人體內的超強能力。

自癒力會因個人及年齡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感冒或外傷的治療時間,之所以會因為年齡出現很大的差異,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雖然每個人的自癒力會因天體質而不同,但經過後天訓練也有提高的可能。

遺憾的是,自癒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據說自癒力的功能會一直持續到120歲,換言之,人類其實可以健康的活到120歲。年輕的時候即使生活不規律,身體也不會出現大太的問題;一旦到了4、50歲,身體可能就會越來越不聽使喚。日本有句諺語說:「四十歲之後,要照自己的規律來生活。」諺語中的規律,可以解釋為自癒力。

在本章,我想先簡單扼要的說明一下,疾病的治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請各位先回想一下,怎樣的狀態稱為生病?當體內平衡失衡,無法恢復原來的狀態、甚至出現惡化的趨勢,如果繼續置之不理,可能遲早會有生命危險。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提高自癒力,增強身體本來的復原能力,讓體內平衡回到正常的狀態。

啥米!其實人可以健康的活到120歲!醫生是無法治病的,真正做的是「這件事」...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以感冒為例,人感冒時應該要立刻停止工作,讓身體保持溫暖,同時補充水分和營養,此時讓身體好好休息,是恢復健康的最佳方法。換言之,要治療疾病其實不一定要靠醫生。當然,如果是像我先前提到的急性硬膜外血腫,就非得靠醫生幫助不可,因為如果沒動緊急手術,患者一定會沒命。

我在這裡要強調的一點是,醫生所做的,不過是為病患創造出可以順利啟動自癒力的環境,身體的疾病不是靠醫生治癒的。即便是急性硬膜外血腫,醫生能做的也只有取出血塊而已,除此之外其實什麼也沒做,治癒的主導者還是病患本人。如果出血速度很快,光靠身體的自癒力無法應付,醫生的職責就是爭取更多時間,讓自癒力順利運作。

因此,身為醫生,我要坦白告訴大家,醫生是無法治病的。不是只有我這麼說,無論哪位名醫,對於無法挽回的情況還是束手無策,如果病患本身的自癒力不足,即使華陀再世,也無法讓病患康復。

又例如肺結核,在以前是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致命疾病,如今隨著抗生素的普及,已經受到控制。肺結核過去一直都被視為絕症,如今卻彷彿被施了魔法般可以治好,難怪病患會把幫他們注射盤尼西林的醫生當成神了。

醫界不斷戰勝各種傳染病,看在大家的眼裡,也難怪會以為是醫生治好疾病

的。但事實上,醫生只是藉由提供抗生素,營造出讓病患康復的環境罷了。最後

還是要靠病患自己提升身體的營養狀態,才能戰勝結核菌。

現在只要一感冒就去看病的人已經不多了,理由之一是「小感冒不需要看醫生」的想法,已經深植人心,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讓身體保暖,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養分,讓身體好好休息,大約二、三天感冒就會痊癒。

在我小時候,感冒被視為是萬病之源,延誤就醫的話,可能會引發支氣管炎或肺炎,因此一定要趕快看醫生,到醫院注射退燒藥劑、領取抗生素、胃藥或退燒藥。今天看來,這根本就是浪費醫療資源。

 

啥米!其實人可以健康的活到120歲!醫生是無法治病的,真正做的是「這件事」...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90%的病自己會好!: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自癒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大是文化》粉絲團】

相關推薦

▲為台灣奉獻一生的畢嘉士醫師日前逝世,享壽93歲。(照/畢嘉士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畢嘉士社會福利基金會今(27)日發布訊息,為台灣奉獻一生,有台灣「小兒痲痺之父」之稱的挪威籍醫師畢嘉士已經於11月15日在挪威逝世,享壽93歲,在台行醫30年的他,為終結痲瘋病、結核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5歲男星高以翔今(27)日凌晨在中國大陸錄製浙江衛視的體能競技遊戲節目時,突發猝死,由於其平時體態維持良好,年紀又輕,死訊格外叫人震驚。國內醫師研判,以早發性急性心肌梗塞合併猝死的機率最高,近十年國人中壯年發生率升高3成,而該場錄影又符合「凌晨」及「劇烈運動」兩大危...

閱讀詳情 »

▲肺癌基因突變普遍、基因檢測做好做足,精準治療抗癌有望!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中發現,台灣肺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15名,亞洲第2,僅次於北韓,若單看女性發生率,更擠進世界第8名,肺癌已成為台灣「新國病」!陳育民理事長分享,2018年肺癌死...

閱讀詳情 »

▲台美合作,台大醫院首度成功完成微創大腦半球癲癇手術。(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美合作,台大醫院把侵入性的大腦癲癇大手術給變成了微創手術!台大醫院今(27)日發表這項最新成果,在今年7月成功為一名3歲、因為腦炎導致頑 固性癲癇的翁小妹妹完成大腦半球切開手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