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善用科技自主協尋縮短走失尋獲時間

記者 張耀元/台北報導
一名住在台東成功鎮的70歲老婦人在社工定期訪視時,才被家屬發現不知去向,所幸老婦人平時配戴的手錶具有定位功能,社工當下協助家屬查詢GPS定位,最後在住家後樹叢尋獲婦人。

善用科技自主協尋縮短走失尋獲時間
▲GPS手錶與LINE結合。(圖/智慧時尚提供)

根據失蹤老人協尋中心統計,2020年全國65歲以上失智長者失蹤人數達到2,149 人,在每年失蹤數不停攀高的情況下,國內科技開發商智慧時尚以服務失智家庭為出發,將GPS手錶與LINE結合,讓家屬透過LINE就能快速得知長者位置,此項服務至今已累積28,339人使用,並成功找回了6位走失的失智長者。

智慧時尚總經理張育銓表示,110年5月在台東發生的走失個案,幸虧當下社工協助家屬利用我們的平台查詢定位,發現長輩就在住家後樹叢,才避免悲劇發生。同年12月也發生了兩起走失案例,分別在台北市及雲林縣,家屬緊急來電請求協尋,皆在短時間內順利尋獲個案。這也是科技能助援第一時間能自主協尋的重要性,期盼能為解決老人走失的問題盡一份心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說明,失智症初期症狀時好時壞,通常是因為晚輩回去同住時才會注意到異常事件,從開瓦斯爐沒注意燒掉廚房,甚而在熟悉環境走失等情形,皆是失智症早期徵兆。當家人出現上述症狀,應儘早就醫及早診斷。尤其針對有走失風險者,應該採用定位科技儘早找到走失長者,每一分鐘的延遲,都可能伴隨著不可挽回的遺憾。

雲林縣政府計畫處李明岳處長也表示,科技日新月異,失智走失人口一直都是社會與家庭中無聲的遺憾,希望透過現今科技智慧輔佐政府相關單位與民間社福團體齊力合作,讓每一個家庭都圓滿平安。

善用科技自主協尋縮短走失尋獲時間
▲智慧型定位裝置。(圖/智慧時尚提供)

現今智慧型定位裝置讓失智症患者家屬有了更多預防走失策略的選擇,且多方使用下也可以大幅縮短失智者走失尋獲的時間。重要的是當走失事件發生時,能第一時間先自主協尋,以免錯過黃金協尋時間。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對於身體長期的病痛或不舒適,很多人寧願吃藥,也不願改變生活習慣。然而,藥物仍舊有副作用,很多藥物的副作用甚至強過想要治療的病症。但這些藥物的傷害在藥物剛問世時不會有太多人注意,除非要經過長久的時間,才會引起人的重視。 就像消化性潰瘍一樣,全世界各國以及美國國內估計有15...

閱讀詳情 »

撰文/陳世棟.整理/高芷瑩   面部基本上是由兩個部份組成,包括了五官及框架,五官包括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及耳朵,框架則是包括了面部的骨架、肌肉筋膜、脂肪及皮膚。五官決定了我們是否好看的基本條件,而框架決定了你的年輕度,但並不是有了好看的五官就代表你是美女或帥哥,必須和框架匹配才能成...

閱讀詳情 »

  採訪撰文/Miki.本文特別感謝整形外科李冠穎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有些人整型之後,眼睛大了、鼻子挺了,為什麼還是覺得不夠好看?因為東方人的臉型寬大、輪廓扁平,才會讓你「總覺得不滿意,不上相,卻說不出哪裡不對」!其實美麗的關鍵就在「打亮T字部位」,讓李冠穎醫師現身解說T字立體...

閱讀詳情 »

  撰文/陳德福.整理/高芷瑩   目前65歲以上銀髮族人口中,約有1至3%人口患有帕金森氏症;男性較女性容易罹患,男女發病率約為5:4。雖然帕金森氏症發病年齡以50至79歲居多,與其他常見的老年神經退化性疾病,像是阿茲海默症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已逐漸取代癌症,成為銀髮族的頭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