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林慧淳
圖片/周書羽
無論個人選擇喝或不喝牛奶,成人都要以每日建議量1000mg為目標,儘量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足量,以維持生理所需。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坦言,不吃乳製品的話,更必須留意每份餐點的食材選擇和搭配,儘量多找含鈣量較豐富的菜色,還是能夠吃足鈣質。
1.加強豆類、青菜
從最常見的青菜和豆腐中攝取鈣質,青菜中通常以深綠色為佳,例如芥藍、芥菜、紅莧菜、皇冠菜、莧菜、紅鳳菜、川七、小白菜、油菜,而豆芽菜也有不錯的鈣含量。劉怡里進一步說明,100克的芥藍菜煮熟後大約半碗,就能吃到238mg的鈣質。
豆類食材則以市場上常見的小方豆干含鈣量最佳,以一塊豆干約40~50克計算,只要2~2.5塊,就能攝取到685mg鈣質,超過一天所需的一半。
至於豆腐和豆漿,劉怡里強調,雖然因為水分較多,單位含鈣量不如豆干,但是其中的大豆異黃酮可以促進骨質合成,因此對骨骼有保護效果,對於不喝牛奶的人來說,改喝豆漿是個好選擇。
2.海鮮類以小魚干、蝦米最多鈣
餐點中適時加入小魚干、蝦米、蝦皮等食材,不但可增添菜色的鮮美,還是「鈣尚多」的小祕訣。
劉怡里建議,什錦海鮮粥中可加入小魚干、蝦子、文蛤、牡蠣等食材,不但滋味好、營養豐富,也是一道高鈣料理。
3.多吃堅果種子,黑芝麻最優
台安醫院推行的新起點飲食就是無蛋、奶料理,劉怡里常以各式堅果打碎拌入料理中,除了攝取不飽和好脂肪之外,也能補充一部份的鈣質。
其中尤以黑芝麻的含鈣量最豐富,100克就有1456mg的鈣質,劉怡里建議,平時撒在白飯上就很美味。
4.別忘了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維生素C能幫助膠原蛋白形成,有助骨骼健康,也可以促進腸道對鈣質的吸收,因此平時別忘了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例如芭樂、奇異果、小番茄都是很好的選擇。
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師陳芝諺也提醒,許多人吃高劑量維他命C保健食品,導致維生素C的代謝物「草酸」干擾鈣質吸收,因此她提醒,每天吃維他命C補充劑不應超過2000mg,並且應多喝水,使身體無法分解吸收的多餘維生素C隨尿液排出,以免影響鈣質吸收。
5.少量多次攝取,比一餐吃足高鈣好
將一天所需的1000mg鈣質分散在各餐食用,而不是一次吞下高劑量的鈣。劉怡里解釋,這是因為人體有自行調節的能力,因此當我們一次吃下高劑量的鈣質時,身體的吸收率會降低,也就是說,鈣的吸收率和攝取量呈反比。
因此,每餐都攝取到適量鈣質,讓身體穩定吸收,是比較有效的補鈣方法。
6.避免導致鈣流失的地雷食物,避免四幫兇
陳芝諺提醒,酗咖啡、飲酒過量、嗜吃重口味、以及愛喝碳酸飲料,都是加速鈣質流失的幫兇。
●酗咖啡:
過多咖啡因會增加鈣質流失於尿中。衛生署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不超過300mg為原則,約為2杯咖啡。
●飲酒過量:
男生每天超過2當量(如:紅酒300㏄)女生每天超過1當量(如:紅酒150㏄)再加上飲食失衡,會使骨質密度降低。
●重口味:
過多的鈉攝取會增加鈣質流失於尿中。
●愛喝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含磷量高,長期下來血液中磷的濃度升高,人體就會將儲存在骨骼中的鈣釋出,以保持鈣、磷比例的平衡。長期下來,就會引發骨鈣不足和骨質流失的問題。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7547)
【延伸閱讀】
專家/牛奶疑雲 最關鍵9問
如何買對/鮮奶、保久乳、奶粉比一比!
檢測/咖啡偷走你的鈣?揪出6個生活竊賊,偷走你的「營養」
生活/吃素更聰明?8招吃對了,身高、智力一級棒
體驗/別說你沒時間運動!零碎時間的最佳夥伴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乳製品 英文啤酒屋 台北市清粥小菜 台北市食品材料行 台北市大埔鐵板燒 台北市海鮮吃到飽 台北市素食餐廳 台北市港式飲茶 台北市川菜餐廳 台北市跳蚤市場 台北市布行 台北市重機駕訓班 台北市k書中心 台北市貨車出租 台北市養身大埔鐵板燒菜單海鮮吃到飽素食餐廳台北市吃到飽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大埔鐵板燒加盟新竹大埔鐵板燒菜單大埔鐵板燒台北民權大埔鐵板燒新莊大埔鐵板燒汐止大埔鐵板燒新北市大埔鐵板燒南京東路
相關推薦
痔瘡緩動刀! 加上口服藥物多管齊下控制效果更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痔瘡可說是現代文明病之一!需要久坐久站的上班族、手機族,長期有便秘困擾及產後新手媽咪等族群,都是痔瘡發作的高危險群。近期南韓藝人李洪基就因痔瘡復發,為儘快復原,就醫進行手術。然而,許多患者長期受痔瘡所苦,但又害怕開刀引起的痛苦及風險,因此一拖再拖。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大腸...
閱讀詳情 »黃斑部病變 高度近視最棘手的併發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學生時代是最無憂無慮的時期,也因此年僅20歲的大華(化名),雖然是高度近視的患者,但卻經常熬夜打電動,平時學校交代的報告也習慣熬夜撰寫,直到某日發現螢幕上的表格扭曲及視線模糊後,立即到眼科就診,經檢查確診為高度近視併發黃斑部病變,所幸,經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治療已改...
閱讀詳情 »不怕三高失控! 營養師教你食療眉角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且工作壓力大,加上活動量大幅減少,在多吃少動的情況下,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愈來愈多!不論男女老少,因工作、課業繁忙,三餐可能都在便利商店、自助餐、速食店等解決,但一不小心就可能攝取過量的鹽、糖、油,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外,三高問題更不容忽視。營養師表示,唯有正確的...
閱讀詳情 »失智症不是人生終點 醫師幫您找回失去的記憶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人口老化,65歲以上銀髮族罹患失智症比例約3~5%,台灣目前約有6~11萬失智症患者,而且逐年增加。失智症是因為腦部功能受損或退化,會出現記憶力喪失、言語及思考障礙,病患無法自理生活起居。對於失智症的治療,中西醫都有很多方法,但是效果緩慢也有限。然而,根據中西醫整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