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痔瘡緩動刀! 加上口服藥物多管齊下控制效果更好

痔瘡緩動刀! 加上口服藥物多管齊下控制效果更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痔瘡可說是現代文明病之一!需要久坐久站的上班族、手機族,長期有便秘困擾及產後新手媽咪等族群,都是痔瘡發作的高危險群。近期南韓藝人李洪基就因痔瘡復發,為儘快復原,就醫進行手術。然而,許多患者長期受痔瘡所苦,但又害怕開刀引起的痛苦及風險,因此一拖再拖。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吳昌杰表示,現在有新推出的口服藥物,配合日常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加上使用肛門塞劑及痔瘡藥膏,相輔相成之下,可更有效減緩痔瘡引起的不適感、腫脹與出血等症狀,因此可減緩需要手術治療的急迫性。

肛門周圍組織受壓迫充血 小心痔瘡大爆發

痔瘡形成原因主要是局部反覆的壓迫、充血與水腫,加上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結締組織會老化,組織也會鬆弛失去彈性,如同肌膚會產生皺紋一樣,使得痔瘡惡化,產生症狀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肛門有搔癢、疼痛、異物感,或因黏膜及皮膚過度腫脹而突出肛門導致脫垂,甚至排便時有出血等現象,都是痔瘡常見症狀。痔瘡雖不會病變,但若放任不管,持續嚴重腫脹或長期出血,不但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有慢性貧血之可能。

口服藥搭配藥膏、塞劑 可有效緩解痔瘡症狀

痔瘡的治療方式,是依症狀及嚴重度而不同。若被診斷為第一、二級輕度痔瘡,多半只須調整生活、飲食,並使用藥膏與塞劑便可緩解症狀;但若是第三、四級中重度痔瘡,往往靠藥膏與塞劑的效果較差,部份病患就需要手術治療來控制,但是大多數人的痔瘡症狀非到萬不得已,都不敢接受痔瘡手術,因術後恢復期的痛苦及不便常讓患者苦不堪言。

吳昌杰醫師提及,現在的新型口服藥物成分是天然的類黃酮苷萃取物,過敏及副作用比例極低,也不會累積在病人體內造成負擔,即使病人長期服用也較為安全,該藥物可增加靜脈通透性而能改善血液循環,與痔瘡藥膏或是肛門塞劑同時使用,可以更快速且有效達到症狀緩解作用,減緩痔瘡惡化;吳昌杰醫師分享,臨床上,不論在治療急性痔瘡發作,或是痔瘡手術後持續使用此藥物,都有顯著改善的效果。

欲終止痔瘡惡化 生活型態需徹底改變

吳昌杰醫師也提醒,痔瘡治療無論是使用口服藥物、藥膏、塞劑,或是不得已需進行手術,即使症狀舒緩後,仍不可大意,平常須注意避免刺激肛門口造成充血狀態,也就是說,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避免過度攝取辛辣、刺激及上火食物與酒精飲料,勿長時間久坐、久站並適時運動,才能真正減少痔瘡惡化或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2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2歲陳先生,因牙縫清潔不易導致深度齲齒,到醫院牙科求診,牙醫師採取活髓治療方式,處理牙髓神經發炎與暴露的問題,運用橡皮帳隔離防護為其移除蛀牙,成功保留牙髓神經活性並完成牙齒的修復。醫師提醒,一在面對口腔內齲齒的根本態度,應是提升口腔保健與清潔。「預防勝於治療」,唯有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軟骨發育不全症是一種屬於體染色體顯性的遺傳模式,又稱為侏儒症,主要因定位於第四對染色體上的「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的基因發生缺陷導致,當骨骼生長由兩端的軟骨生長區向中間形成硬骨時受到阻礙,就會促使長骨無法正常成長。鍾婦產科曾郁文醫師指出,軟骨發育不全症發生率約兩萬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症若能早期發現,臨床上大部分患者都能獲得有效控制,尤其大腸癌很容易轉移至肝癌,但若未確診就不能排除是肝癌的可能性。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陳筠方主任指出,癌症若轉移至肝癌,與肝臟本身的癌化治療方法不同,一旦確認肝腫瘤的癌細胞是來自大腸,醫師則會針對大腸癌擬定個別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人們常以為無家者需要的是經濟協助,殊不知他們最大的難關是健康。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其實一個人落入流浪,背後的原因有千百種,但在來到街頭後,人的狀況會變得更加惡劣」。雖然多數無家者有工作,但多半為易被取代的臨時工,當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連帶影響工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