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家者困境 健康與經濟的惡性循環

無家者困境 健康與經濟的惡性循環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人們常以為無家者需要的是經濟協助,殊不知他們最大的難關是健康。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其實一個人落入流浪,背後的原因有千百種,但在來到街頭後,人的狀況會變得更加惡劣」。雖然多數無家者有工作,但多半為易被取代的臨時工,當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連帶影響工作機會,願意雇用他們的行業大半因疫情停擺,甚至還被汙名化為防疫破口,生活更加艱辛。

超過八成無家者想工作 健康限縮機會

人們對於無家可歸的街友,總是認為他們好手好腳的不去工作,在那邊混吃等死,李盈姿表示其實不然,當中大多數都非常願意工作,而無工作的無家者中,有24%左右是無力工作,64%願意嘗試,僅有12%不願意。只是他們很常陷入:因為健康有狀況不能做粗工、長期固定工作,導致收入低沒辦法就醫的惡性循環。像是需要長時間站立的舉牌、發傳單工作,容易導致關節疾病,但他們無力負擔就醫後的復健與健康飲食,長期忽略病痛更成為痼疾。

沒出國機會染疫率低 口罩物資已到位

疫情對於大環境的衝擊,首當其衝的便是這些低收入、工作不穩的無家者,對於還有人攻擊他們恐成為防疫破口,李盈姿說:「他們根本不會出國,是染疫率最低的人。」在疫情剛開始時,芒草心慈善協會便開始準備物資,當時的確不夠,但有健保卡的人都會自己去買口罩,也還好有香港協會跨海支援一箱,讓他們度過難關,後來社會局的物資到位,口罩沒太大問題。

收入受疫情衝擊 健康遙不可及

「他們的紙箱一舖,其實就有1.5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而且戶外通風。」問題其實是如果當無家者需要居家隔離時,他們沒有家怎麼辦?李盈姿說,他們與社會局研擬對策,庇護所、集中檢疫所,甚至防疫旅館,都能協助。芒草心慈善協會也輔導了10幾位無家者申請紓困,「他們很少有收入或工作證明,要怎麼證明被疫情影響呢?」

因種種問題,無家者無法有較高收入,也存不到錢,無法購買健康食物,飲食不均衡,免疫力也差,健康距離他們似乎很難觸及。協會盡力依照他們的需求,陪他們計畫未來,平均每年可以輔導16位離開街頭,回歸社會租屋居住,也輔導他們就業。今年68歲的飛機先生,流浪十多年,就在芒草心的協助下重新擁有自己的住處,把自己打理得更乾淨、更健康。

【延伸閱讀】

再見了,萬惡雙下巴! 瘦臉拉提全部到位!

疫情還在!計程車隊配備「消毒瓶」 民眾搭車更安心

強菌來襲,腸道大騷動? 人氣動畫「工作細胞」教你啟動妙方對抗壞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4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過去是替藥找合適的病人,現在是替每一個病人找到對的藥!」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特約醫師蔡俊明教授與癌症基因檢測公司合作,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協助治療202位肺癌患者,超過半數病人可檢測到異常基因,有助擬定更佳治療對策。蔡俊明教授指出,現今精準醫療應盡早一次檢測所有潛在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日前台大醫院在世界血友病日舉行了活動慶祝大會,邀來病友及專家,一同分享最新血友病的治療成果。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彭慶添理事長指出,血友病需要讓社會各界一同了解關懷,盼社會大眾能給予病友同情心、同理心,也更增加對疾病的認識。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教授則說,醫療方面,現在的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職能治療師江瑋婕本身淺眠,結婚六年多來,一直受老公鼾聲所擾,一開始都會被吵到睡不著,後來也只能習慣與鼾聲共處,就連2歲的兒子也經常被爸爸的打呼吵醒。台灣睡眠醫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吳家碩心理醫師強調,不能輕忽打呼問題,不僅會讓另一半睡眠持續中斷,同時也影響與枕邊人的關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全球越來越「混怒」,台灣負面情緒指標最低!全球知名民調公司蓋洛普公布2019年全球情緒報告,針對143個國家超過15萬人的調查顯示,35%民眾壓力大,且每5人就有1人感到傷心和憤怒。在所有國家中,希臘人壓力最大,而美國也名列前10名。在綜合5項負面情緒指標後,台灣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