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嗅覺衰退是死亡的預示?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嗅覺變差的老年人在接受嗅覺測試的10年內,死亡的可能性高於那些嗅覺一直保持敏銳的老年人,且此高出的比例為46%之多。

該研究還顯示,在這增加的死亡風險中, 28%可歸因於帕金森氏症,痴呆症和非刻意性體重減輕,而這些所有的病症都能導致死亡,同時也可能影響一個人的嗅覺。本研究的作者在4月29日發表於《內科醫學年刊》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報告中寫道,剩餘72%的歸因方向目前還無法解釋,可能是由於一些微小的健康狀況衰退所致。

根據研究報告的數據呈現,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老年人的嗅覺處於衰退階段,但與失去視力或聽力相比,嗅覺衰退更容易被忽視。一些研究已經將嗅覺衰退與五年內的死亡風險聯繫起來,但該研究並未控制性別和種族等人口統計數據,結論還有待考究。在本次研究中,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流行病學家Honglei Chen和他的同事們使用了Health ABC的研究數據,該研究是一項針對老年人群體而展開的長期研究。

嗅覺衰退是死亡的預示?

1997年至1998年期間,科學家招募了大約3,000名年齡在70到79歲之間的老年人,他們住在匹茲堡或田納西州,參與了Health ABC的研究。有近2,300名老年人在研究開始時完成了氣味測試。 在這項測試中,他們被要求識別12種常見氣味。直到他們去世或者截止到2014年,這批老年人的數據都將被存檔。

在13年的總跟進時長裡,約有1,200名老年人死亡。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嗅覺測試得分較低的人在第10年死亡的風險高出了46%,而在第13年死亡的風險比得分高的人低30%。 (與第13年相比,第10年死亡風險更高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已經進入70歲年齡段,這一時期比較接近人壽命的終點。)

研究人員寫道,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用嗅覺來預測過早死亡的機率會更加準確。在研究中,那些身體健康但嗅覺沒有那麼靈敏的參與者,相比於嗅覺良好的群體來說,在10年內死亡的機率增加了約62%,在13年內死亡的機率增加了約40%。

眾所周知,帕金森病和痴呆症會通過引起的神經損傷,進而影響人的嗅覺,所以Honglei Chen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這些病症是否可以解釋鼻子與死亡之間的聯繫。另外,他們也檢查了體重減輕這個因素,因為這可能是營養不良所致。但從最終結果來看,即使考慮到這些因素,嗅覺變差依舊與死亡時間緊密相關。研究人員特別寫道,這種關聯可以跨越種族和性別的差異,因此嗅覺能力可以作為健康檢測的有力工具。

資料來源:Declining Sense of Smell May Foretell Death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口罩實名制2.0」第二輪線上預購變得更便利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宣布,「口罩實名制2.0」將於3月25日起進行第二輪線上預購,有需求的民眾都可以上網訂購,第二輪預購流程與第一輪相同,但期程縮短,從2周縮短到1周,使...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網傳「台灣強制性休假兩星期」?假訊息真的不要再傳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截至昨天為止,刑事警察局已查辦多達300件假訊息,其中移送地檢120件、163人,指揮中心亦透露,經追查IP、路徑,不諱言最近滿多是中國網軍在做處理。 疫情...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自疫情爆發以來,幾乎天天站在第一線,被外界視為守住第一波疫情的「鋼鐵部長」,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餐旅廚藝管理系學生今(23)日就送上花3天時間製作的「阿中部長」翻糖蛋糕表達慰勞心意,不過,陳時中面對媒...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確診病例數衝上195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再公布國內新增26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其中25例為境外移入、1例為本土病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就有5起群聚,包括夫妻、職場同事等出國旅遊、工作而染病,其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