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嘔吐無食慾竟檢查出胃癌 有這些症狀與習慣的人要注意

嘔吐無食慾竟檢查出胃癌 有這些症狀與習慣的人要注意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60歲的曾先生工作穩定、作息正常,平常沒有健檢習慣,也幾乎不看醫生。日前出現疲倦、無力、沒食慾的情況,原以為多休息就會好,但體重卻開始不明原因減輕,3個月的時間就下降約16公斤,後來更因持續嘔吐,甚至影響進食,才前往就診,檢查發現曾先生已是第4期胃癌,且腫瘤已侵犯至周邊臟器。


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陳家輝醫師,考量嚴重的營養不良將影響治療成效,先以腹腔鏡進行胃腸改道,提升營養狀況,再安排化療、放療縮小腫瘤後,再執行根除性的「次全胃切除及淋巴擴清術」,曾先生狀態恢復良好、恢復進食,目前定期回診追蹤。


嘔吐無食慾竟檢查出胃癌 有這些症狀與習慣的人要注意

▲陳家輝醫師提醒民眾,胃癌的發現時機和首次手術攸關病人預後,因此民眾如有胃部不適症狀,應儘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胃癌位居台灣10大癌症發生率的第9位、世界癌症死因的第2位,好發於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惡性貧血、胃腺瘤性瘜肉以及嗜鹽醃、煎炸、炙烤,煙燻魚、肉和高香料食品者由於罹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因此病人易忽略脹氣、食慾不振、疲倦、體重減輕等警訊,但胃癌進程快,若等到出現嚴重症狀才就醫,病情多已延誤。


在臨床上「根除性切除手術」是目前治療胃癌的主流方式,陳家輝醫師指出,胃的構造從上到下可分為胃底、胃體、胃竇3個部分,治療胃癌最好的方式是依照腫瘤位置執行「次全胃切除」或「全胃切除」,再合併淋巴廓清,才能有好的預後。而部分癌症晚期的病人雖無法進行根除手術,但也能針對腫瘤造成的出血、穿孔及阻塞進行姑息性治療,如腸胃繞道、輔助性療法縮小腫瘤,手術切除部分腫瘤,以提升生活品質。


以曾先生為例,他的腫瘤長在胃竇處,導致胃下半段出口處完全阻塞,食物無法通過,甚至侵犯至胰臟,若直接手術,與胰臟交接處的腫瘤將無法徹底切除乾淨,加上長時間未進食的緣故,曾先生的體重不僅不到50公斤,營養指數更僅有2.4g/dl(正常為3.5g/dl),在營養不良的狀態下,腫瘤切除手術的風險極高。


為此,醫療團隊先以提升營養狀況為目標,除了給予靜脈營養,也用腹腔鏡將小腸上拉,與胃體相接,完成胃腸改道;此種作法免除過去腸胃道阻塞患者要做小腸造口灌食的不適,讓曾先生得以進食,再輔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輔助性療法縮小腫瘤。5個月後,曾先生營養指數上升至3.8g/dl,體力變好外,病灶範圍明顯縮小,與胰臟的界線清晰,醫療團隊再以微創方式進行根除性手術,切除2分之1的胃、清除周邊淋巴;術後7天,曾先生已能由口進食,2周後平安出院,定期返診追蹤。


近年醫療技術進步,胃癌手術存活率明顯提升,第1期就手術的5年存活率高達90%,儘管是第4期胃癌,5年存活率也有10%,但陳家輝醫師說明,並非所有第4期患者皆能以此種方式治療,仍須視病灶的擴散程度、營養狀況加以評估,與病家討論最適切方式的治療方式。陳家輝醫師同時提醒民眾,胃癌的發現時機和首次手術攸關病人預後,因此民眾如有胃部不適症狀,應儘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缺牙口難開全口重建如何選? 聽聽牙醫師專業分析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50多歲務農的顏姓男子,自1年前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甚至偶爾出現胸部疼痛,原以為是過度勞累所致,直至出現咳血,前往就醫卻發現已是肺腺癌第三B期,但他憑藉毅力,以及新一代化療藥物治療,延長存活期將近2年,對於其他肺癌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大鼓舞。肺腺癌第1、2期,通常可以採取手術治療,若屬於第3B、4期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菸酒成癮,殊不知癌症找上門!1名49歲男性長年有飲酒、抽菸等習慣,長久以來身體終於無法負荷,導致食道癌。患者起初只是吞嚥時感覺喉嚨卡卡,以為是感冒所致,直到症狀遲遲未改善,就醫檢查後,醫師確診為食道癌。收治該案的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潘建勝指出,患者平時上下班就是藥酒、米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母乳是上天賜予嬰兒最完美的食物!新竹市衛生局積極推動「母嬰親善醫院」,透過醫療人員將哺乳相關訊息宣導給孕婦,並提供哺乳媽媽友善的環境,同時深入社區,辦理母乳哺育課程,供孕婦及市民了解哺乳的正確知識。新竹市市長許明財表示,母乳能提供嬰兒健康與成長最完善的營養,婦女朋友藉由母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高血壓患者注意了!據臨床研究,高血壓患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較一般人高1.42倍,而心房顫動易導致腦中風,尤其女性若有高血壓及心房顫動,中風機會比男性高5倍,死亡率更高出2.5倍。醫師呼籲,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測是否有心房顫動,以免引來致命危險。羅東聖母醫院心臟內科曾元登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