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器官捐贈延續生命 奇美醫還原3D仿真器官尊敬捐贈者

器官捐贈延續生命 奇美醫還原3D仿真器官尊敬捐贈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年僅20初頭的阿智因為一場車禍送入醫院,意識不清,頭部後腦勺血腫、右上臂外觀腫脹變形,緊急入開刀房執行左顱切開減壓術,因病況不穩定轉送加護病房治療中。病況急轉如下,社工師向阿智的家屬提及「器官捐贈」,家屬非常認同器官捐贈正向助人的意義,希望阿智可用的器官捐給需要的人,讓即將消逝的生命重新找到了希望的意義;最後,阿智捐出了一顆肝臟、一顆心臟、一顆胰臟、二顆腎臟、二枚眼角膜,為七個不同家庭帶來盼望。

台灣採自願捐贈 促成捐贈多因3要素

近幾年器官移植醫學蓬勃發展,讓器官衰竭的病人燃起一線希望,更多期盼能透過器官移植,而延續生命。台灣採取器官捐贈機制為自願捐贈(Opt-in),即為器官的來源為病人生前簽屬器官捐贈同意書,或是家屬同意之,死後才可摘取器官。而從研究文獻中指出,捐贈者家屬捐贈的考量因素為病人生前曾表達過意願,或是家屬曾聽過或是具有器官捐贈的認知而促成器官捐贈的可能性。

3D模型器官 彌補捐贈者家屬缺憾

奇美醫學中心醫療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田宇峯教授表示,照顧捐贈者家屬的心情也是首要任務,因此從105年12月底開始,也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捐贈者身上,以玉米粉為原料,採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仿真的器官,於手術後放回捐贈者體內,讓捐贈者的家屬心靈得到更多的慰藉。

生命與死亡交界的連結 奔忙的「社工師」

奇美醫學中心社會服務部社會工作師林芳怡表示,在整個器官捐贈工作中,社工師是主要與家屬協力的專業人員,除了適時向家屬提供「器官捐贈」的醫療選項,最主要是陪伴家屬經歷病人即將死亡的事實,給予家屬情緒支持、心理輔導,以及後續的追蹤關懷,協助家屬為死亡尋找一個正向積極的意義,與器官捐贈連結,並引導家屬建立新的生活模式,最終目標是期待家屬可自我療癒,並邁向復原之路。

【延伸閱讀】

一個不小心變朝天鼻 想隆鼻這些要注意

打呼竟是鼻咽癌四期! 做基因檢測進行雙免疫治療成功

鞋子會磨腳 皮膚科醫師提醒選鞋2秘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4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日前一名30歲男性參加慢跑活動,因為運動時間過長,加上日曬脫水產生暈厥,以及肌肉無力現象,接下來意識昏迷約10分鐘後才甦醒,因而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院方檢驗後發現,這名男子竟然出現急性腎損傷及橫紋肌溶解症,經適量輸液治療後,症狀才獲得改善。CPK與ALT都超出正常值 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體重過重得正視 久拖恐傷健康 一名38歲呂先生,身高175公分,人生體重最高峰曾達到280公斤,BMI為91,屬於超級肥胖,雖曾嘗試內科減重雞尾酒療法、胃內水球等減重方式,最後仍都失敗收場,還併發三高和脂肪性肝炎,直到因緣際會下接受減重手術,從2013年開始治療迄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天氣越來越熱,許多民眾趁著假期出國,東南亞地區除了是旅遊熱門首選,也是登革熱、屈公病等斑蚊傳染病的疫區,每年都有國人通報境外移入的病例。民眾出國應多加小心。到東南亞外,南亞地區、南美洲地區等熱帶地區遊玩時,建議可以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經核可的防蚊液於裸露的皮膚處,就能避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人蔬菜普遍吃得少,加上外食方便,三餐都是外食的”老外”也不少,常聽到的外食組合包含:牛肉麵、滷肉飯、便當(小菜非蔬菜)、水餃…等,加起來一整天蔬菜量可能連一碗都不到。蔬菜吃得少會導致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其實吃夠蔬菜除了補充纖維外對減重而言還有更多的好處呢!正確的飲食習慣可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