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因應本土疫情延燒 醫師提5點建議:慎防Omicron擴散

因應本土疫情延燒 醫師提5點建議:慎防Omicron擴散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桃園疫情延燒,至今有多所校園停課,而鄰近縣市的新竹、雙北也傳出確診者足跡。雖有賴疫苗發揮功效,至今未出現重症與死亡個案,然Omicron的傳染力高強,且傳出多位兒童確診,讓各界憂心忡忡。對此兩位醫師分就不同角度提出建議。


醫師提5點建議 不讓Omicron「擴散全台」


小兒科醫師謝宗學在FB提出5點建議,要防範繼續擴散需要做這些事,否則Omicron「將擴散到全台」。這些建議是:將完整疫苗覆蓋率提高到80%,提升PCR檢驗量能,推廣一般診所也能用得快篩試劑也可以。同時建議中央「購買抗病毒口服藥物、調度輕症疾病的量能,空出負壓隔離病房收治重症者。」如果過14天以後沒有出現不明感染源,可維持正常生活。總結以上,謝宗學醫師表示,比起要不要升級,現在應該做的事情是:


1.用盡各種方法,提升兩劑疫苗覆蓋率超過80%。


2.提升PCR的檢驗量能,同時大量採購快篩試劑讓一般診所也有足夠的試劑可以快速診斷。


3.購買大量有效對抗新冠肺炎的口服藥物作為戰備物資。


4.調度、擴充輕症病房的量能,讓醫學中心的負壓病房和加護病房只收治真正嚴重需要深切治療的病患。


5.兒童病房的量能也需要納入考量。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爆發大規模 Omicron 變異株疫情,兒科醫療的量能將會相當吃緊。


謝宗學強調「提出以上5點建議不是要放棄疫調和隔離政策,而是要預先準備萬一現階段的防疫作為失效,開始進入『漸進式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時,必要的準備工作。」同時提到,如果31日除夕前能夠控制疫情,便能「馬照跑、舞照跳」;反之則要開始與病毒共存了。


台灣會不會大爆發? 沈政男:不會啦!


另一位醫師,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則抱持審慎但樂觀的看法。關於會不會「大爆發」,沈政男的回答是「不會啦」。沈政男表示,排除不具傳染力的舊案以外,至今所有感染者都可溯源,「這是現在可稍為寬心的一點」。近期不斷有人說疫情會大爆發,他樂觀地認為「不會啦!」


不過他強調「這也不代表此波疫情將會失控,而是必須追在病毒後面跑一陣子。現在已知只要兩天就會傳出下一波,甚至確診者離開餐廳兩天後還可能感染別人,再加上餐廳用餐客人未必百分百都弄了實聯制,因此很可能有漏網之魚還沒被確診。還好,鄰近社區大規模採檢幾千人都是陰性。」而沈政男則建議可先恢復梅花座與隔板,不必禁止內用。最後談到疫苗,他提醒需要施打疫苗者,疫苗的選擇上以BNT(30歲以下)、莫德納(30歲以上)為優先。當然如果有慢性病或是第3劑不知該選哪一劑,可以先問醫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年前趕工作壓力山大免疫下降 上班族牙周病惡化險掉牙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40歲的洪先生,今年初帶女兒至亞東醫院就醫,他突然失去意識暈倒在地,呼吸、心跳、血壓都測不到;院方立刻啟動急救小組進行電擊急救,確診為心律不整發作,手術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成功挽救一家之主。 未規則服藥 心律不整發作 收治個案的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林恆旭指出,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梅志銓報導) 人的心臟就像幫浦,馬力不夠時,血液就無法順利循環,這就叫做「心臟衰竭」,嚴重可能導致死亡。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近日為「心臟衰竭」取別名為「疲球心」,提醒民眾多注意疲球心「喘、腫、累」等警訊。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林俊立教授表示,疲球心典型症狀包括呼吸喘、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小華雖然擁有端正的五官及豐滿的胸部,卻有著西洋梨型身材。天生肥胖的下半身讓小華總是對他的身材不滿意,即便努力運動,下半身的改善仍然相當有限。為了達到良好塑身效果,小華決定利用抽脂以消弭心中長久的遺憾。經過醫師的評估,建議小華可使用超音波抽脂機將這些部位的脂肪抽出來,再雕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女性都有穿高跟鞋扭傷腳踝的經驗,有人會立即去就醫,但是不少人會不以為意;然而,受過傷的腳踝若是沒有立即治療,時間久了,腳踝卻很可能出現腫脹,而且會壓迫到神經,甚至可能會引起腳趾發麻。除了西醫治療之外,中醫也可經由外敷藥、內用藥與針灸治療,讓陳年舊傷得以復原。 急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