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人聞大腸癌色變! 醫師呼籲癌症篩檢「腸」識不可少

國人聞大腸癌色變! 醫師呼籲癌症篩檢「腸」識不可少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發布10大癌症統計,大腸癌持續12年排名第1位,國人無不聞大腸癌色變。72歲楊老先生因跌倒而右手脫臼送醫,在骨科醫師協助骨頭復位後,傷勢已無大礙。隔周楊老先生回門診追蹤時,醫師提醒他可以免費進行大腸癌篩檢,沒想到卻真的篩出2個初期大腸癌,所幸接受治療後,病灶已切除,讓他深感幸運。


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余盈輝表示,1次篩出2個大腸癌病灶,其實是非常罕見的狀況,楊老先生的腫瘤分別位於大腸的20公分與40公分處,大小為2公分及3公分,幸運的是都剛好位於大腸的左邊中下段,即乙狀結腸處,所以手術切除範圍還能控制在30公分內,若腫瘤異位就比較棘手,可能需要切除更多大腸,使剩餘的大腸功能受到影響。


楊老先生的2顆腫瘤,透過3D腹腔鏡手術切除,傷口小、疼痛減少、恢復較快,對老年人的身體負擔比較少。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其實是較容易治癒的癌症,平均來說,第0期到第2期都有85%到100%的治癒率,第3期和第4期則分別有65%與20%的治癒率。楊老先生的大腸癌因為發現得早,因此只需接受手術治療,連預防性化療或放射治療都不需要,術後也只需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大腸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必須仰賴定期篩檢才能找到病灶,楊老先生在接受篩檢前,沒有任何不適症狀,若不是順道接受檢查,他可能會因此錯失早期治療的時間,直到病情惡化才發現。目前國民建康署提供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接受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以透過特定容器簡單採集糞便檢體,再交回醫院,即完成檢查,建議民眾多加利用。


更多NOW健康報導
▸德國BNT新冠疫苗可望搶先全球 東洋取得台灣代理權
▸別以為擦藥止癢就好 這些潛在疾病可能讓你「皮在癢」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男性朋友請注意!以色列1項新的研究表示,不幸福的婚姻可能會以離婚收場,更重要的是,不幸福的婚姻也會增加中風或早死的風險,研究刊登在《臨床醫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特拉維夫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促進主任、首席研究員Shaha...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根據《LIFE生活網》報導,王傳一參與三立、華視《三隻小豬的逆襲》的演出獲得好評。因為疫情關係,加上八點檔密鑼緊鼓的拍攝,已經2個月沒有回家了,有透過視訊與女兒聯繫,但視訊與電視機裡面同時出現爸爸,突然讓女兒錯亂了。王傳一透露,因為爸爸是醫生,他已經打AZ疫苗了,正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炎熱的夏天到了,又是短褲、短袖的季節,愛美女性會將四肢的毛髮除之後快,最多人選擇的是剃刀刮一刮了事,但是粗壯毛囊可能2至3天就冒出煩人的小黑頭,刮得太徹底或是方向不對,也會有毛髮倒插或毛囊炎的風險。目前市面上主流為熱蠟除毛與雷射除毛,但想追求永久除毛、疼痛感低該怎麼選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