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健署盼降低早產機率 提供多項檢查預防

國健署盼降低早產機率 提供多項檢查預防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早產兒出生周數越少、出生體重越低,越容易發生併發症,甚至有死亡風險,因此早產兒防制最好從孕期就開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每位孕婦10次產前檢查與1次超音波檢查等,同時呼籲女性應避免吸菸、飲酒、使用非必要藥物,期盼降低早產兒發生率。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今年宣導主題為「早產兒:在對的時間及地點,提供對的照護」,國健署建議,產婦若出現早產徵兆,如破水、陰道出血、腰酸或腹部悶痛,應立即就醫,並選擇設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療院所待產或生產。

 

依據國際組織新生兒健康網絡(Healthy Newborn Network)指出,早產常見原因,包括多胎妊娠、母親子宮或子宮頸問題、母親慢性疾病、抽菸、飲酒及藥物使用等,了解早產的風險及注意防治措施,才能降低早產發生率,女性應在孕前、孕期戒除可能造成早產之危險因子,注意營養狀況,維持理想體重。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強調,為減少早產風險,年輕男女應適齡生育,理想生育年齡為20歲至35歲,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須注意母胎健康風險,根據醫學研究統計,高齡產婦其不孕、流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可能性都增加。

 

隨著孕婦年齡增高,胎兒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候群)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反之,太年輕就懷孕或非預期懷孕,特別是未滿20歲的小媽媽,發生周產期死亡、出生體重過輕、早產的風險皆會增加,也會影響母體及寶寶的健康。國健署目前補助每位孕婦10次產前檢查、2次產前衛教指導服務、1次超音波檢查、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呼籲各位準媽媽記得定期接受產檢。

 

王英偉提醒,政府與家長們共同守護每個寶寶的健康成長,對於許多家長在出院返家後對照護早產寶寶不甚熟悉,擔心追不上同齡足月兒的發展,上網找資源卻無從查證其正確性,因此結合各方專家,共同編製「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電子版(https://reurl.cc/W4Nake),可利用各種載具閱讀觀看,內容涵蓋一般生活照護、健康照護及特殊問題照護等,期盼透過各專業攜手e同守護,協助父母和家庭共同照護早產兒,使其健康成長。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專家提倡:早點「養」血管,勝於老來「治」。方法/步驟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按照血管橫斷堵塞的程度,一般分為:堵塞初期:堵塞30%無癥狀 堵塞中期:堵塞達50%無癥狀...

閱讀詳情 »

不理它就會變成這樣子… 很多人都對身體上的水泡、痘痘等毫不介意,認為身體有自癒能力。下麵這名男子就是如此,這個水泡已經在他的腿上長了3年,疼痛難忍的他終於來到醫院請醫生幫忙處理。但醫生處理的過程真的非常可怕。     ▼這就是醫生處理的全過程。  如果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一到夏天經常日照強烈,許多民眾都想躲在冷氣房避暑,但是夏季電費驚人,只要吹上一天冷氣,長期下來將收到可觀的電費帳單,因此越來越多建商打造涼感屋,選用隔熱建材,阻絕外頭日曬的高溫,讓民眾在家中不用時常耗費冷氣,也能感覺涼爽舒適,環保節能的概念,吸引大眾使用,成為另一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現在父母帶小孩子去餐廳或是出遊時,為了怕孩子吵鬧會準備一台3C產品,不管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當哭鬧時就撥放卡通或遊戲吸引注意力,但其實當眼睛還在發育時,3C產品螢幕所散發的藍光,易造成眼睛傷害。3C世代因幼兒時期就接觸電子產品造成的傷害也相對提升,該如何補救?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