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在做自己之前,先學會放手!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文章出處:魅麗雜誌115期 2017/04

4月發行人的話

在做自己之前

在做自己之前,先學會放手!

「我一輩子都在為別人活,我受夠了!老師,要怎麼樣才能『做自己』?」一位四十歲左右婦人,穿著一件小碎花洋裝,樣貌樸實,在忠孝東路四段的巷子口,老遠看到我便踩著碎步向我迎來,一開口就對我說。她表情複雜,一會兒尷尬笑笑,一會兒無奈、厭倦地皺眉。

坦白說,我真不知道她是真的想從我身上得到答案,或只是想要我聽聽她的生命故事。

晚上到了靜心教室,一位年約三十的學員也說了一句,「老師,我真希望能像你一樣自在,活出自己。」這時,我不得不認真問問自己,我是如何活出今天的樣子?

我說,「想活出自己,得先學會放手,讓別人做自己。」我的意思是說,要做自己之前,要先能允許別人可以有「不認同我們」的自由。如果我們一直在尋求別人的認可,試圖操控或太介入別人對我們的想法,就永遠不可能自由。

別以為在監獄裡看管犯人的人比較自由,其實,要一直守著別人,盯著他,管著他,控制他,教化他,兩人都一樣深陷其中,不可能有人有自由。

我問,「你為什麼不能做自己?」

她說,「我怕如果我變成我要的樣子,我媽會……,我爸會……」

我說,「你怕他們對你有不同的評價、負面想法,甚至失望,所以無法做自己?」

 

盯了我一會兒後她說,「是呀,我過去為他們做那麼多,如果現在不認同我,那我以前做的一切不就都白費,完全沒有意義?」

「所以,你緊抓住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以確保對你的認同?」我繼續,「你知道嗎?我認識好多人,當離開家,遠離家人,都變得好開心、好自在。一旦回到家或工作環境就又板起臉,回到僵化的樣子。有時候這不全然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也不肯放手,不願意改變。」

我們最常怪罪父母,說因為他們的牽絆讓我們無法做自己,但仔細想想,我們何嘗不也不讓父母做他們自己想做的?如果我們能主動鬆綁,先放手讓身邊人活得自在一些,也許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先放手,做自己就容易了。

 

【《魅麗雜誌115期/4月號》。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魅麗雜誌》官網;《魅麗雜誌》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防疫生活運動篇ep03 4分鐘肩膀筋膜放鬆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高翊倫 肩膀筋膜放鬆每個動作停留10至15秒,就讓肌肉放鬆在做下一回合,拉太久容易造成肌肉一直處在伸展的狀態,這個時候身體就會發出警訊給大腦說肌肉一直在被拉長狀態,這樣子反而會讓身體肌肉越拉越緊而不是越拉越輕鬆。 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LITV) 圖說:鬼滅之刃迷注意!諮商心理師教你「日之呼吸法」~3招啟動身體自癒力,疫情期間更要看!   《鬼滅之刃》中,鬼殺隊的成員們為了要在戰鬥時對抗再生修復功能超強的鬼,需要快速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心理技能,這個時候,透過不同的呼吸法,一方面提升專注力,...

閱讀詳情 »

整輯/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作者/茂木健一郎 本文出處/摘錄自好優文化出版《腦科學專家教你管理憤怒的技術》 憤怒是好事呢?還是不好的事呢? 如果這麼問,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認為後者才是對的。應該沒有人會回答前者。 把犯錯的部下大罵一頓;把光玩遊戲不讀書的孩子狠狠訓了一番;訂購的商品一直不...

閱讀詳情 »

有好人情結的「善良的人」,他們的共同點是秉持著「要愛人並多照顧別人」的名目,一直在意別人的眼光,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善良的人把自我省察的能力用在奇怪的地方。洞察自我的內心,正確理解我的想法和感情,這才是自我省察的能力。但他們把那種敏銳的觸覺用來觀察他人,「他會不會因為我說的話而受傷?我做的這個選擇會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