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在外遊子難照顧家人 留意長輩「失智徵兆」

在外遊子難照顧家人 留意長輩「失智徵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1歲陳奶奶在鄉下獨居,兒女在外工作,回老家幾天留意到陳奶奶經常忘東忘西,甚至煮飯煮到一半忘記關火,於是趕緊帶至醫院就診,經醫師安排相關檢查,初步判定為失智症,於是替陳奶奶進行進一步檢查及復健治療。

察覺不對勁 失智多數已是中度

臺中榮總灣橋分院精神部張慧貞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的社會,多數成年兒女在外工作或結婚成家,沒有跟父母同住,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吃頓飯、住幾晚就走,不會特別注意到父母的變化,等到迷路、走失、尿失禁才發現不對勁,往往病情已是中度以後。

失智有警訊  應留意評估狀況

張慧貞醫師指出,認識失智症前兆及警訊,平常多加注意及觀察自己或親友有無以下症狀,若有觀察到或有疑慮,建議盡快就醫,接受詳細評估與檢查。例如:忘東忘西,煮飯時電鍋外鍋忘了加水,常忘了關瓦斯,忘了怎麼使用遙控器、洗衣機等電器產品;東西擺放錯亂,找不到東西,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重複說同一件事或是重複買同樣的東西;忘記正確的時間及地點,甚至忘記自己的年齡,記不清楚自己有幾個孩子,忘記自己剛剛已吃過餐點,判斷力變差。

此外,還有情緒改變、個性改變、味覺變化、飲食習慣改變,甚至對曾從事的活動顯得沒興趣,不容易學習新的事務;睡眠和生理時鐘障礙,例如才吃過晚飯就要上床睡覺,半夜經常醒來,甚至遊走,白天嗜睡、日夜顛倒等。

可逆性因子多  預防勝於治療

張慧貞醫師也提醒,部分可找出可逆性病因,例如:維他命B12葉酸缺乏、甲狀腺功能過低症、電解質不平衡、腎/肝功能不良、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針對病因治療,而因腦中風引致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可經治療防止惡化或改善病情,阿茲海默症的治療在早期或中期更見成效。

不過,預防失智症,平時要常動腦有助大腦健康,勇於學習新事物以及每天至少要做十分鐘以上中強度的運動,少量多餐,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控制三高(血壓、血糖、血脂),戒掉不良嗜好(菸、酗酒、濫用藥物),更要維持正常作息,失智症是可治療或控制的但要及早。

【延伸閱讀】

名人接連離婚 婚姻卡關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鼾聲如「垂死的熊」 8招檢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聖誕節即將到來,許多店家們為了營造過節氣氛,會一直重複播放聖誕音樂。「叮叮噹、叮叮噹,鈴聲多響亮……」最近去到哪裡,是不是都會聽到這首應景的歌曲呢? 整天重複的聖誕音樂 大大影響店員的心理健康 對於某些人來說,聖誕節可能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19年攝護腺癌新確診7,115人,在十大癌症中在第5位,比對2018年排名竟上升1位,新患病人數成長471人,十大癌症中僅少於大腸癌;早期攝護腺癌藉由手術能阻止癌症惡化,但攝護腺在骨盆腔深處,緊鄰血管、肌肉、與性神經,假如手術時傷害到其他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便祕」可說是一種文明病,隨著飲食逐漸西化,加上生活壓力大、久坐、水分攝取過少及作息不規律等問題,使得受便秘所擾的民眾日漸增加,根據統計,約80%的民眾曾有過便秘問題。由於腸道關係著人體70%的免疫系統,而長時間未排便不僅易有腹脹感,同時也可能造成民眾心理壓力,進而陷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運動也是如此!適度運動可以帶來身心健康,但過量運動則可能導致運動傷害。一般人可能因為許久沒動,突然大量運動後,導致身體痠痛好幾天,運動員更是運動傷害的常客,尤其籃球員容易有身體接觸與碰撞,無形中受傷機率提高,即使不慎受傷也不希望後續影響團隊的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