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在每個年齡段你需要知道的關於抑鬱症的知識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崔嫻編譯

無論你的年齡多大,抑鬱都是一場噩夢。然而,它如何表現,取決於你的人生階段。

據估計,全世界約有3.5億不同年齡段的人受到這種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在你年輕時,與年老時相比,這種症狀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表現。根據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抑鬱症研究中心(Depression Center)副主任、精神病學教授Michelle Riba,其中有一些表現可能不那麼明顯。

“抑鬱症是非常複雜的,”Riba告訴赫芬頓郵報。“人們可能不理解其中的許多症狀。但重要的是要識別這些問題,並尋求專業幫助。

以下是這種心理健康狀況對每個年齡段影響的幾種不同方式。

 兒童時期

儘管抑鬱症在兒童中並不像在其他年齡組中那樣頻繁出現,但這並非聞所未聞:根據Riba的數據,大約2%的小學生患有抑鬱症。研究表明,它甚至可以在一些孩子的學前就開始了。

父母經常誤讀孩子的心理健康症狀。如果一個孩子看起來比平時更叛逆或喜怒無常,在學校有困難,經常頭痛,他們可能是在經歷抑鬱症。

Riba說:“我們傾向於認為抑鬱症的症狀是睡眠或吃得太多,甚至是說出來的,但對孩子來說就不一樣了。”“孩子們可能不會表現出抑鬱,症狀也不會每天都出現。他們的字典裏甚至沒有“抑鬱”這個詞。

在每個年齡段你需要知道的關於抑鬱症的知識

青少年時期

數據顯示,大約11.5%的青少年在一年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嚴重的抑鬱發作,其中女孩比男孩更頻繁地經歷心理健康問題。像霸淩和學業壓力這樣的因素會在這個時候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

專家們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資源來鎖定和治療青少年抑鬱症,尤其是在數字時代。研究表明,過度使用社交媒體與抑鬱症狀有關。康奈爾大學(Cornell)自殘與康復研究專案主任Janis Whitlock去年告訴《時代》雜誌(Time),當前以科技為中心的文化把青少年“置於一個無法擺脫、不想擺脫或不知道如何擺脫的刺激大雜燴中”。

幸運的是,心理健康專家正在研究有效的治療方法。像Crisis Text Line這樣的服務以及像UROK這樣的組織讓那些正在處理複雜的心理健康細微差別的青少年更容易獲得支持。

青壯年時期

Riba解釋說,近四分之一的年輕人至少經歷過一次抑鬱發作。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抑鬱症通常出現在25歲左右。

Riba說,年輕人最普遍的症狀是情緒或動機的變化。他們還會經歷其他典型的影響,如睡眠不足、嗜睡、流淚或憤怒。

中年時期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抑鬱症使人們有更高的自殺風險。這對中年成年人極為重要: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的最新數據,在過去15年裏,中年男性的自殺率增幅最高。

和任何年齡段的人一樣,抑鬱症的形成有多種原因,但Riba說,中年人可能更有可能應對經濟問題或更大的社會孤立等環境壓力因素。治療,無論是通過治療、藥物治療還是兩者結合,都是治療這種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抑鬱症不應該被置之不理,”Riba強調說。“當人們處於痛苦或經歷抑鬱時,就像高血壓患者一樣,他們應該接受評估。”

老年時期

Riba說,一個人在60歲以後出現第一次抑鬱發作並不罕見。在這個年齡組中,精神健康狀況通常與癌症或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並存。失去伴侶、孤獨或身體的全面衰退也會導致抑鬱。

Riba說,無論年齡大小,優先考慮心理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這包括如果患者的情緒有任何變化,特別是如果是慢性的或症狀持續存在,就需要諮詢臨床醫生。

“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健康,”她解釋道。“它與健康的所有其他方面密切相關。”

資料來源:https://www.huffpost.com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關於如何延長壽命,其實已經有很多「標準建議」,包括不吸煙,適量飲酒,運動,減肥,保證睡眠質量。不過這些建議對於大多數忙碌於都市生活的人來說很有難度。而這篇文章提出的五點長壽建議,相對來說會簡單一些,實操性更強。 不久坐 對於那些需要在辦公室或者家中久坐的人來說,打破久...

閱讀詳情 »

▲自6月1日起,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提供年滿40至60歲原住民終身一次肝炎篩檢。(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人大部分肝病的發生,都沒有明顯症狀,導致發現時通常為時已晚,尤其數字顯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對於原住民的健康影響更為重大。國健署今(31)日便宣布,自今年6月...

閱讀詳情 »

夏天一到,蚊蟲紛紛出沒,尤其若是到溪邊踏青時,更要慎防小黑蚊攻擊!小黑蚊體型小,但叮咬的威力可不小,奇癢難耐該如何有效止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被小黑蚊叮咬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塗抹抗組織胺或弱效類固醇藥膏止癢,但若要使用在嬰幼兒身上時,最好還是先諮詢醫師或藥師的建議。  到溪邊、水源處玩耍,一定...

閱讀詳情 »

購物拿發票、ATM提款明細甚至到銀行、醫院排隊抽號碼牌,感熱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提醒家長,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塑膠材質外,其實這些電子發票、信用卡簽帳單等也都可能含有「雙酚A」恐干擾性荷爾蒙,造成生殖發育功能混亂,孩子接觸這些紙張後,務必先洗手再吃東西,以免把雙酚A吃下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