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增加每日「活動量」 可達運動效果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緊張,身體活動量少,許多上班族深怕平時不運動無法保持健康,到了週末卯起來運動想把一週份補足,反倒造成運動傷害。物理治療師提醒,不一定要作激烈運動才算有運動到,其實增加每日的「身體活動量」也可達到運動效果。

開業醫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組長蔡佩玲指出,身體活動是指任何形式的身體移動,當身體活動量越高、能量消耗越多,也越能改善與促進健康。且身體活動量是可以累積的!若要讓身體活動與運動有相同效果,每週需累積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1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等於2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但每次活動至少維持10分鐘以上,才能列入累積。

蔡佩玲說明,能促進健康的身體活動類型可分為四大類:有氧適能活動、肌肉適能活動、柔軟度活動、平衡協調活動。有氧適能活動以大肌群的運動為主,包含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如一般速度騎腳踏車、攜帶有點重的物品走路、費力的家務、下山健走、下樓梯等;以及費力身體活動,如跑步、上山爬坡、上樓梯、快速騎腳踏車、打球、搬運重物。

肌肉適能活動是指肌肉在負載重量時完成反覆動作,生活中可藉由提或搬重物、爬樓梯、跳繩、伏地挺身或抬腿等達成;在健身房則運用彈力帶、啞鈴、腿部推舉機、胸大肌推舉機、背部伸張機等。

柔軟度活動是透過伸展拉筋增進關節及骨骼能夠活動的最大範圍,包括伸展運動、毛巾操、瑜珈、皮拉提斯等;平時可在久坐後伸展手臂、肩頸,以及運動前做暖身操。

平衡協調活動指穩定身體重心以及隨意操作身體的能力,日常可做些平衡步行,(如倒退、側邊、以腳跟或腳趾步行)、原地踏步、動態平衡訓練等。

蔡佩玲呼籲,民眾可先檢視自己的身體活動量、每週活動的頻率,若有不足,在生活中增加每日「活動量」,例如少搭電梯多走樓梯、騎腳踏車上下班、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久坐後作伸展運動等,並養成習慣,長期下來就可達到維持及促進健康的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932

相關推薦

林韋君吃零食吃到呼吸困難?!竟靠安眠藥戒零食! 化工零食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醫師:吃這些可排毒 零食餅乾越吃越涮嘴,小心吃多恐傷身?藝人林韋君上緯來《醫次搞定》提到自己是零食的愛好者:「因為平常晚睡容易肚子餓,就很愛吃巧克力跟零食,吃到後來有一段時間覺得睡覺呼吸困難,醫生說我是胃食道逆流,後來我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92歲的潘奶奶有輕度失智,從農曆年前感冒生病後,身體日漸虛弱、數次跌倒,透過簡易運動訓練核心肌群,增加步行穩定度,並實施老幼共托。經過一段時間,潘奶奶從沉默寡言,到現在跟孩童的互動上,發現她社交能力進步,笑容也變多。台中榮總林鉅勝醫師指出,透過積極與正向的活動參與,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悶熱的夏季到來,濕濕黏黏的感覺,令人感到難受,而乾癬患者的日常生活,更令人難以想像,可以用「洗澡如刀割,淋浴如火燒」來形容,特別是夏季,身體滿是傷口,洗澡水一碰觸到肌膚,好似刀割;冬季因天候寒冷,皮膚易乾裂,洗澡更痛苦不堪,若不洗澡,角質皮屑堆積,全身紅腫、癢痛難受。台...

閱讀詳情 »

塑化劑風暴後,民眾紛紛將塑膠製品換成紙袋,但其實防油紙袋也潛藏著致癌危機!因為紙袋內層會塗上一層化學物質,遇上高溫加酸性調味料,可能會溶出致癌物。全氟烷化合物 有防水防油效果全氟類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是一穩定的長碳鏈結構化學物質,長碳鏈端擁有疏水特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