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洗澡如廁彷彿火燒皮 重視乾癬病患照護

洗澡如廁彷彿火燒皮 重視乾癬病患照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悶熱的夏季到來,濕濕黏黏的感覺,令人感到難受,而乾癬患者的日常生活,更令人難以想像,可以用「洗澡如刀割,淋浴如火燒」來形容,特別是夏季,身體滿是傷口,洗澡水一碰觸到肌膚,好似刀割;冬季因天候寒冷,皮膚易乾裂,洗澡更痛苦不堪,若不洗澡,角質皮屑堆積,全身紅腫、癢痛難受。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蔡呈芳教授表示,隨著新藥研發技術持續進步及大眾衛教提升,乾癬已不是陌生疾病,但病友仍有許多未被滿足之處,盼透過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聚集各界力量,共同為乾癬患者的醫療品質而努力。

乾癬擦藥易復發 中度患者礙於健保規範無所適從

根據健保資料統計,每年約五萬到十萬人因乾癬就醫,每年約新增至三千名新患者,人數逐年上升。蔡呈芳理事長解釋,乾癬是一種慢性免疫失衡疾病,因發炎而導致皮膚細胞不正常增生,使皮膚外觀紅腫、脫屑,甚至出現紅色斑塊,有些還會伴隨黃色針尖大小的膿皰,讓患者十分痛苦;現階段是無法根治的,需持續服藥控制病情。目前乾癬的治療方式,輕度乾癬給予外用藥膏,當病灶分散時,擦藥不易,一停藥疾病常會復發;口服藥物或照光治療雖然效果較好,但往返醫院太耗時,有些因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以致身體不適;蔡理事長說,重度乾癬則以生物製劑為主,需要長期配合治療。

據臨床觀察,部分患者以生物製劑治療,初期效果不錯,治療約6個月至1年左右,病灶又會陸續浮現,另有部分患者停止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約莫半年後疾病復發。有些病情介於輕度與重度之間的患者,因為擦藥效果有限,又無法達到健保給付生物製劑的治療門檻;也有患者再使用生物製劑後症狀有所改善,但是受限於健保給付規範,無法更換更有效的藥物選擇。此外,研究指出,在皮膚病灶尚未慢性化時及早治療,較不易復發,但多數患者都是發病多年後,疾病嚴重度增加,才有機會接受積極治療,有部分患者擔心治療副作用,轉而尋求替代療法,卻有不少是越治療越糟。

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成立 盼提升醫療品質

蔡呈芳理事長表示,許多研究與臨床觀察已證實生物製劑對患者的療效,但受限現有健保給付條件,兩年後就必須停藥,常常發生患者好不容易恢復生活品質,擁有新工作、新生活,卻因給付規定,陷入停藥、復發、再吃藥的循環,生涯規劃大受影響。甚至不敢結婚、找工作,對未來充滿不安與焦慮。期盼政府提出對患者更友善醫療政策,並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引進療效、安全性更佳的新藥。

蔡呈芳理事長解釋,乾癬需要長期抗戰,目前包含整體治療、健保給付條件及疾病汙名化方面仍有進步空間,而新藥醫療發展,患者對於治療目標、效果之期待隨之提升,達到完全沒有病灶,是未來的趨勢,醫界殷切期盼未來有優於現有治療的藥物,提升療效、安全性等。六月二十三日是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首次年會,同為乾癬病友的王雅馨秘書長特別強調,乾癬並不會傳染,但或許在嚴重時因為病灶外觀嚇人,近幾年乾癬療法與時俱進,並輔以新興的生物製劑療法治療,病情已獲得有效控制。學會希望能集合國內皮膚科界對乾癬有興趣的醫師,共同促進相關本土治療研究,並盼藉由學會力量能夠改變乾癬治療健保給付之規範,為乾癬患者提供最佳照護水準。

【延伸閱讀】就近醫療不北漂 大林慈濟精準治療助肺癌患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唐氏症基金會附屬之愛樂發展中心日前假新北市勞工活動中心,為唐氏症者及心智障礙者舉辦第十二屆「愛樂盃歌唱大賽」;參賽者雖然無法像普通人一樣清楚分辨聲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唱出不同高低的旋律,因此唱歌時總是五音不全,但是卻能唱出最溫暖的畫面。愛樂盃歌唱大賽 發展中心設有卡拉...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根據內政部統計,65歲以上占總人口比率高達14%,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高齡長輩。因此,如何維持健康與生活品質,已是多數長輩重視的議題。 據研究指出,40歲之後肌肉量每10年減少3-8%,70歲後每10年流失量更高達15%。專業藥師林帛縉表示,要判斷肌力是否下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60歲吳小姐,長期受憂鬱困擾,且因焦慮伴隨頭疼,一晃眼就是20年,雖接受抗憂鬱劑藥物治療,但卻依然情緒低落,直到透過重覆經顱磁刺激治療,約兩周後,症狀獲改善;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指出,重覆經顱磁刺激是透過磁波,誘發微小電波來重覆刺激功能低下的腦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年失智人口成長快速,與失智相關之交通意外亦大幅增加。目前交通部已提出針對高齡駕駛駕照管理措施,但對失智者家庭而言,要失智者放棄駕駛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台灣失智症協會與澳洲臥龍崗大學攜手合作,希望藉由國際最新輔助工具「失智症與安全駕駛決策輔助手冊(DDDA)」,協助失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