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日常見熱傷害 尤以熱中暑死亡率超過30%最嚴重

夏日常見熱傷害 尤以熱中暑死亡率超過30 最嚴重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還沒到端午,但高溫異常,已讓許多人受不了,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身處高溫環境時間太久,就可能引發熱傷害,從體內開始高溫起計算,必須在半小時內,將核心體溫降至38.5度,否則就有死亡風險。


朱柏齡指出,曾經收治過核心體溫高達44度的熱中暑個案,因為從出現症狀至三總急診室,已經接近快3小時,儘管極力搶救,但仍宣告不治,死於全身器官衰竭。


另有1名建築工人在烈日下工作,突然暈倒,同事發現後立刻送他就醫,但過程中並未適時降溫,人又躺在開放式貨車後面,直接曝曬陽光,送至醫院時,核心體溫高達43.9,但因高溫時間較短,幸運救回一命。


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其中以熱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超過30%,也就是100名發生熱中暑的人,至少30人死亡。


如何預防熱傷害?除了避免曝曬於高溫陽光下,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出「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等3大要訣,如果身體出現熱傷害徵兆時,盡速就醫。


在保持涼爽方面,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不管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及毛小孩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汽車內。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可到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至於補充水分,夏天高溫,應隨時補充水分,不能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每天應至少喝2,000c.c.白開水。另外,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盡量少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在提高警覺上,王英偉建議,在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相關防護措施,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不應超過6小時。


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王英偉指出,如果自覺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務必至陰涼地方休息,降低體溫,並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最重要的是立即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漏尿有苦難言 婦科醫師教妳擺脫「溼」控人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55歲的王先生,過去有胰臟水泡多年門診追蹤,夜裡因腹部疼痛送進急診室,超音波懷疑胰臟水泡有變化。使用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將「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伸入胰管內,發現胰臟水泡內已有絨毛狀腫瘤產生,在直視下組織切片檢查,發現已有惡性變化。胰臟癌可說是「無聲殺手」病灶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人明明飲食清淡、作息正常,卻仍有痘痘困擾,甚至還被親朋好友嫌棄「鹽酥雞吃太多」,究竟飲食真的會影響青春痘嗎?英國皮膚科學會的專家思維塔.瑞(Sweta Rai)指出,這種影響因膚質而異,飲食或生活型態與痤瘡的關聯仍沒有科學證據。她建議,若民眾吃特定食物易引發痘痘,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還不早點睡,睡眠不足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機制找到了!《自然》最新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降低老鼠下視丘泌素,促使骨髓製造更多發炎性白血球,最後增加動脈粥狀硬化風險。美國國家睡眠障礙研究中心主任Michael Twery指出,這有助開發睡眠、心血管疾病新療法。睡眠不足促心病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工作忙碌,返家後能有充分的睡眠是多數現代人最實際的期待,不過除了思緒及心情,寢具也具相當影響,因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陳怡君說明,理想的枕頭及床墊必須有支撐和緩衝的功能,方能協助民眾擁有良好睡眠。枕頭床墊用好久 即使外觀良好內部恐壞光許多人經歷一天辛苦工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