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日常見熱傷害 尤以熱中暑死亡率超過30%最嚴重

夏日常見熱傷害 尤以熱中暑死亡率超過30 最嚴重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還沒到端午,但高溫異常,已讓許多人受不了,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身處高溫環境時間太久,就可能引發熱傷害,從體內開始高溫起計算,必須在半小時內,將核心體溫降至38.5度,否則就有死亡風險。


朱柏齡指出,曾經收治過核心體溫高達44度的熱中暑個案,因為從出現症狀至三總急診室,已經接近快3小時,儘管極力搶救,但仍宣告不治,死於全身器官衰竭。


另有1名建築工人在烈日下工作,突然暈倒,同事發現後立刻送他就醫,但過程中並未適時降溫,人又躺在開放式貨車後面,直接曝曬陽光,送至醫院時,核心體溫高達43.9,但因高溫時間較短,幸運救回一命。


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其中以熱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超過30%,也就是100名發生熱中暑的人,至少30人死亡。


如何預防熱傷害?除了避免曝曬於高溫陽光下,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出「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等3大要訣,如果身體出現熱傷害徵兆時,盡速就醫。


在保持涼爽方面,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不管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及毛小孩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汽車內。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可到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至於補充水分,夏天高溫,應隨時補充水分,不能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每天應至少喝2,000c.c.白開水。另外,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盡量少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在提高警覺上,王英偉建議,在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相關防護措施,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不應超過6小時。


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王英偉指出,如果自覺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務必至陰涼地方休息,降低體溫,並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最重要的是立即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漏尿有苦難言 婦科醫師教妳擺脫「溼」控人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8歲的呂小姐求子心切,10年來,做過多次試管嬰兒,胚胎每次著床最後都小產,習慣性流產達6次。去年再度懷孕且是雙胞胎,卻在第8周大出血,她緊急到萬芳醫院急診,發現其中一個胎兒已小產,醫師立即安排安胎,經過199天臥床安養,今年5月生下一名2300公克的男嬰。呂小姐說,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家扶基金會統計,一個弱勢家庭的平均月收入僅有17278元,他們普遍面臨的困境是低薪資、長工時,孩子們未來同時也瀕臨貧窮危機,「甘苦」成為弱勢貧困家庭最真實的心聲。為了幫助弱勢家庭孩子,家扶基金會將推出「2014無窮世代計畫~甘苦生活節」,將結合甘苦小工廠、貧窮體驗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最近天氣轉涼,時常一陣風、一陣雨,氣溫降低之際,肌膚逐漸變得乾燥;若不好好加強保濕,短時間肌膚缺水會乾癢、脫皮,長期更會產生小細紋。皮膚科醫師指出,眼周、嘴唇是臉上最容易乾燥的部位,最好加強保濕,以免過度乾燥顯得老氣。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蔡長祐表示,當氣溫降低,皮脂分泌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