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些愉悅、多點小確幸 會更長壽!

多些愉悅 多點小確幸 會更長壽!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228連假到來,忙碌的工作之餘,已有規劃怎麼享受休假生活?趁著假期,來趟愉悅的旅遊犒賞自己吧!根據一份2016年12月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經常對生活感到愉悅者,死亡風險越低。

較少高度愉悅經驗 死亡率較高

該研究以英格蘭50歲以上參與ELSA<英格蘭老化縱向研究>中的9,365名平均年齡63歲的成人為對象,自2002到2006年間,每兩年以問卷測量參與者的生活愉悅度,共進行三次。結果顯示在生活中擁有較少高度愉悅經驗者的死亡率較高,其中與生活中沒有愉悅感(四點量表回答沒有或很少)的組別比較,兩次及三次高度愉悅經驗者死亡風險分別減少17%與24%。

小確幸有益於健康和長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表示,上述這篇研究快樂的人比較健康、長壽與一般人的認知相符,至於什麼樣的快樂以及快樂的程度則有很多討論的空間。他認為真正有益於健康和長壽的快樂是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愉悅感(小確幸),像是為自己泡一杯喜歡的茶或咖啡、製作一個祝福朋友的小蛋糕或小卡片、晨間的散步或午後的小睡等。

憂鬱者較少從事讓自己開心的事

林家興教授指出,在快樂感受上,心理健康者與憂鬱的人有明顯的不同,健康者比較會從事讓自己愉悅的活動,自然心情和感受可以維持在比較好的狀態;相反的,憂鬱的人較少從事讓自己愉悅的活動。因此鼓勵心情長期不好的人多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久而久之心情就會一點、一點的好起來。

增加愉悅事情的頻率與次數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享受或愉悅常常是很主觀的,同時也有延續性,可能它的延續性是來自於成就感。想想在什麼時候或做哪件事情會讓自己感到愉悅,並增加愉悅事情的頻率(次數),例如和老朋友下個棋、和家人一起吃頓週末晚餐、帶著很黏你的狗狗去公園逛逛等。

長者多與讓自己感到愉快的人相處

葉雅馨主任建議長者可以常常回憶美好事情來喚醒生活中愉悅的經驗,選擇激勵自己的格言或提醒自己的警語,例如:「兒孫自有兒孫福」、「這,都會過去的」、「船到橋頭自然直」,減少生活中負向的思考或多餘的擔心。也提醒長者多與讓自己感到愉快的人相處,讓自己多些時間擁有愉悅的感覺,享受生活之餘還可以健康又長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今年地表最強颱風蘇迪勒侵台,造成中南部主要蔬菜產地損失慘重,農民趕緊提早、冒雨採收;有民眾擔心蔬菜提早採收,可能有農藥殘留疑慮。專家建議,最好先用水川燙,再用油拌炒,就能避免將農藥吃下肚。 上周末颱風蘇迪勒從台東登陸,為中南部帶來平均13級以上強陣風,不論是葉菜類、瓜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颱風蘇迪勒重創新北市烏來地區,一名在當地飯店工作的24歲鄭姓員工,因大水水壓衝擊,雙手遭門重力夾擊,負傷於洪流中奮力逃生上岸。經緊急送醫後,診斷其雙手、共5根指頭有開放性骨折,經北醫醫療團隊救治,目前情況穩定。 鄭姓傷患的姐姐說,弟弟下山時仍有意識,也能與家人簡單對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台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是腸病毒流行期,雖然孩童皆已放暑假,但參加夏令營及暑期活動增加,進而提升在公共場所接觸腸病毒的機會。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截至8月8日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共計通報55例、確診4例;臺北市共通報3例,確診1例。預估開學後學童接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天氣熱,不少爸媽會帶孩子去游泳消暑,不過小朋友皮膚敏感、抵抗力較弱,戶外戲水要注意小心感染病毒疣或香港腳,醫師表示,光腳在公共場所行走,易受到黴菌與病毒感染,到底該怎麼辦?   開業皮膚科醫師陳玄祥表示,病毒疣是一種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感染的先決條件是接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