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吃維他命D食物,寶寶不會O型腿

O型腿不僅不好看,而且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醫師建議多吃蛋黃、穀物、奶油、鮭魚及沙丁魚等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每週曬幾次陽光,讓紫外線刺激皮膚產生維他命D,才能避免O型腿或罹患軟骨症。
多吃維他命D食物,寶寶不會O型腿
缺乏維他命D可能導致嬰幼兒O型腿、甚至罹患軟骨症,光田醫院副院長、 骨科醫師王迺輝建議家長,適度為寶寶補充維他命D食物,如蛋黃、穀物、奶油、鮭魚及沙丁魚,以及牛奶、奶酪、優酪乳、豆漿、豆腐、綠色蔬菜、核果、小魚干等鈣高食物,同時讓孩子的手及臉部每週曬幾次太陽、每次10~15分鐘,讓紫外線刺激皮膚產生維他命D,只要避免過度曝曬造成曬傷即可。



光田醫院診治多名幼童》

王迺輝教授指出,該院近2年診治多起寶寶罹患佝僂病(又稱為軟骨症)的案例,其中一名2歲多的幼兒,以母乳餵哺,幾乎沒有副食品,而且長時間待在室內、極少曬太陽,媽媽發現孩子雙腳變形、呈O型腿而就醫,才發現由於缺乏維他命D導致骨骼生長過程中無法正常鈣化,而造成佝僂病。

 

另外一名3歲半的女孩,下肢骨骼變形,膝、踝及手腕粗大,X光檢驗明顯病變,證實為腎小管酸血症引起的佝僂病;還有一對分別為3歲、1歲的姐弟,因呈O型腿,被家長帶到醫院,經檢查發現,由於先天腎臟無法維持磷質而引起鈣、磷質不平衡,導致骨骼生長異常,屬家族性佝僂病。
多吃維他命D食物,寶寶不會O型腿
軟骨症多因缺乏維他命D

王醫師指出,佝僂病的發生率很低,僅20萬分之一,多發生於6個月至3歲大的幼兒,多因缺乏維他命D所引起,鈣質不足、長期未曬太陽、腸胃吸收不良、罹患腎臟及肝臟疾病也可能致病。

►必看:補鈣前五名食物

 

王醫師解釋,骨骼的生長、鈣化仰賴體內鈣與磷質的代謝,其代謝需要維他命D,而維他命D需經過肝腎作用,才能變成有活性的維他命D,人體缺乏維他命D,可能出現抽筋、肌肉無力、骨骼鬆軟、變形、疼痛、下胸廓凹陷、生長遲緩等症狀,對孩子影響甚鉅,一旦延誤治療,最後只能手術矯正,非常麻煩。

►如何維持骨骼密度:高麗菜可幫助鈣質吸收

多吃維他命D食物,寶寶不會O型腿
魚油、蛋黃,維他命D高

王醫師表示,家長平時應為寶寶補充維他命D與鈣質,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包括魚油、蛋黃、穀物、奶油、鮭魚及沙丁魚,鈣質較多的食物則有牛奶、奶酪、優酪乳、豆漿、豆腐、綠色蔬菜、核果、小魚干等。 

►自製蛋黃醬超簡單:百搭蛋黃醬

►冷凍速成鹹蛋黃:3天醃漬製鹹蛋黃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武漢肺炎疫情擴大,自昨日確診破百例後,今竟又爆增207例,本土確診就有206例,其中又以雙北市確診位居全台之冠,分別為台北市89例、新北市97例。雙北疫情不斷擴散,針對公共運輸系統的「實聯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捷運及公車搭乘時主要持電子票證搭,包括悠遊卡、icash、一卡通卡...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0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因應雙北COVID-19(武漢肺炎)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在北市防疫記者會中表示,國三及高三生明天起停課,萬華區小學、國中今晚宣布。柯文哲在記者會中說,「國三昨天有參加國中會考的同學,考完後請停...

閱讀詳情 »

台灣連兩天新增本土確診破百例,中華郵政內部一名員工經快篩後抗體呈陽性,尚在等待PCR核酸檢測結果,以確認是否確診。針對雙北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中華郵政宣布,自明(17日)起雙北地區暫停上樓投遞包裹及快捷郵件服務,並請收件人佩戴口罩及自備簽收郵件用筆,減少直接接觸傳染風險,過渡期間請民眾多加體諒及配...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0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增的病例中,以新北市97例最多,板橋區有32例,台北市有89例,其中58例在萬華區。國內疫情最新數據。(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表示,截至目前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