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吃維他命D食物,寶寶不會O型腿

O型腿不僅不好看,而且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醫師建議多吃蛋黃、穀物、奶油、鮭魚及沙丁魚等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每週曬幾次陽光,讓紫外線刺激皮膚產生維他命D,才能避免O型腿或罹患軟骨症。
多吃維他命D食物,寶寶不會O型腿
缺乏維他命D可能導致嬰幼兒O型腿、甚至罹患軟骨症,光田醫院副院長、 骨科醫師王迺輝建議家長,適度為寶寶補充維他命D食物,如蛋黃、穀物、奶油、鮭魚及沙丁魚,以及牛奶、奶酪、優酪乳、豆漿、豆腐、綠色蔬菜、核果、小魚干等鈣高食物,同時讓孩子的手及臉部每週曬幾次太陽、每次10~15分鐘,讓紫外線刺激皮膚產生維他命D,只要避免過度曝曬造成曬傷即可。



光田醫院診治多名幼童》

王迺輝教授指出,該院近2年診治多起寶寶罹患佝僂病(又稱為軟骨症)的案例,其中一名2歲多的幼兒,以母乳餵哺,幾乎沒有副食品,而且長時間待在室內、極少曬太陽,媽媽發現孩子雙腳變形、呈O型腿而就醫,才發現由於缺乏維他命D導致骨骼生長過程中無法正常鈣化,而造成佝僂病。

 

另外一名3歲半的女孩,下肢骨骼變形,膝、踝及手腕粗大,X光檢驗明顯病變,證實為腎小管酸血症引起的佝僂病;還有一對分別為3歲、1歲的姐弟,因呈O型腿,被家長帶到醫院,經檢查發現,由於先天腎臟無法維持磷質而引起鈣、磷質不平衡,導致骨骼生長異常,屬家族性佝僂病。
多吃維他命D食物,寶寶不會O型腿
軟骨症多因缺乏維他命D

王醫師指出,佝僂病的發生率很低,僅20萬分之一,多發生於6個月至3歲大的幼兒,多因缺乏維他命D所引起,鈣質不足、長期未曬太陽、腸胃吸收不良、罹患腎臟及肝臟疾病也可能致病。

►必看:補鈣前五名食物

 

王醫師解釋,骨骼的生長、鈣化仰賴體內鈣與磷質的代謝,其代謝需要維他命D,而維他命D需經過肝腎作用,才能變成有活性的維他命D,人體缺乏維他命D,可能出現抽筋、肌肉無力、骨骼鬆軟、變形、疼痛、下胸廓凹陷、生長遲緩等症狀,對孩子影響甚鉅,一旦延誤治療,最後只能手術矯正,非常麻煩。

►如何維持骨骼密度:高麗菜可幫助鈣質吸收

多吃維他命D食物,寶寶不會O型腿
魚油、蛋黃,維他命D高

王醫師表示,家長平時應為寶寶補充維他命D與鈣質,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包括魚油、蛋黃、穀物、奶油、鮭魚及沙丁魚,鈣質較多的食物則有牛奶、奶酪、優酪乳、豆漿、豆腐、綠色蔬菜、核果、小魚干等。 

►自製蛋黃醬超簡單:百搭蛋黃醬

►冷凍速成鹹蛋黃:3天醃漬製鹹蛋黃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無壓工法」作業時不會讓施作壓力大於常態使用水壓。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定期洗水塔就夠了?民眾雖然明白水質的重要性,但似乎忘了連接水塔與家中的水管,才是將水送到杯子、餐桌、浴缸的重要關鍵。專家表示,若長久不清理水管,不僅會滋生菌藻類、微生物,老舊鐵管更可能氧化生鏽,待重金屬溶入水...

閱讀詳情 »

圖:衛生福利部 薛瑞元政務次長 (記者張耀元報導) 國內唯一由中央主管機關舉辦的國家醫藥科技指標大獎-2020「衛福部·經濟部 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12/15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參賽產品更勝以往,打破歷年紀錄,共有55件申請案,競爭格外激烈。在評審團隊歷經數個月的審查,最後共有15件...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杜亞穗/台北報導 全球知名生物科技製藥企業安進Amgen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於本月共同宣布,將攜手合作開發次世代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委託生技中心量產多種單特異性抗體和雙特異性抗體,並針對這些抗體作一系列特性分析,分析與彙整出一套預測模式,增加未來設計雙特異性抗體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病毒還在肆虐,中國又有新病毒威脅,根據疾管署最新疫情監測,時隔1年多無病例之後,中國又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1例H5N6流感病例,該名江蘇省81歲農婦發病短短12天就死亡。疾管署已提升江蘇省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的警示(Alert)。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