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喝水降血壓、防腦中風? 中醫消水腫有良方

多喝水降血壓 防腦中風? 中醫消水腫有良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是一句很經典的廣告台詞,可見喝水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醫師康涵菁分享,中醫在調理體質,講求氣血水的平衡,人體水分的代謝對於全身循環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中醫觀點,肺、脾、腎三臟參與水的代謝。

一喝水就排尿 中醫觀點:肺有問題

比如有人一喝水沒多久就會小便,而且小便無色無味,代表這些水可能沒被身體利用,就直接排出體外了,肺主肅降,這種情況說明肺出了問題,沒有將新鮮乾淨的水布散到細胞內,西醫則認為這可能是身體的抗利尿激素不足。

多喝水就水腫、頭昏、濕疹 脾虛造成濕盛

還有人不敢多喝水,稍微多喝點水,全身各個部位都有點水腫的現象,這是脾的運化出了問題。脾能調節身體水分,讓水被身體充份運用,但是當脾虛則會造成濕盛,一旦體內與外來的濕氣裡外相合,就更加糾纏不清,因為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導致人體氣血循環運行不佳。自己如果時常會覺得頭昏沉、提不起勁、很想睡覺、四肢沉重無力、大便變的軟黏排不乾淨、胃口不好、嘴巴淡淡的沒什麼味覺,甚至皮膚濕疹發作或搔癢加重,多餘的水液堆積在全身各個部位,就會造成水腫。

腎臟過濾有問題 身體中段特別胖

有的人腎臟的過濾功能出了問題,排尿量小,這類人的身體中段特別胖,由於水排不出去而運到身體中段所致,水腫與肺、脾、腎這三臟的關係最大,肺的通調水道與負責代謝、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需於協調下完成,而中醫在治療水腫的原則,就是「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

飲水過量反造成心臟負擔 喝水應順應需求

適量飲水有益健康,而一旦過量,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康涵菁中醫師指出,首先,大量飲水會直接導致體內血液容量增加,給心臟帶來更為嚴重的負擔,這對於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危機。中醫不提倡不渴也喝水,主張順應需求,人的年齡、體質、氣候及所處地理位置都會影響對水的需求,比如冬季寒冷,人體所需的水自然少些;夏季炎熱,人需要多喝水。喝水的量要因人而異,健康人可通過是否有口乾舌燥、大便燥結、尿色深黃等信號來判斷。比如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深就應該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說明可能水喝多了。

起床先喝500C.C.水潤腸 午休喝水改善水腫

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水,可起到通便、潤腸的作用,康涵菁中醫師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午睡後,身體消耗了午餐攝入的高能量,易倦怠,在13:00~15:00之間喝一杯水,可改善水腫,提升代謝,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經過一整個上午的工作,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就會影響工作表現。

缺水血液變濃稠 可能導致心肌梗塞、中風

晚飯前喝一杯水,可以通腸護胃、排腎毒,還可預防膽結石、腎結石等疾病;睡覺前2個小時喝一杯水可以養陰,防止血液黏稠、降血脂,血稠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

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所以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建議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

腎臟病患者、肝硬化合併腹水或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腎臟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因此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控制水分攝取。而服藥則改在吃最後一口飯時,配一口湯一併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藥,對腎臟病人來說可能多了些。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當發現攝取水分兩天後,排尿量沒有跟著增加,且出現水腫、體重增加約2公斤、容易喘的情況,就要就醫。

【延伸閱讀】

塞車憋尿不敢喝水、害下腹骨盆疼痛!中醫五穴位改善泌尿道感染

甲狀腺病友必看 中醫破除飲食迷信,教你擇食過好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9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富含維生素E、多酚類以及人體必需脂肪酸的核桃,能抗氧化、抑制產生自由基、進而減緩肌膚老化,同時能增強免疫力,適量攝取對人體有大助益! 富含蛋白質及必需脂肪酸 核桃含有豐富蛋白質,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成分表」資料顯示,每100 克核桃,蛋白質含量高達15 克。食物分類中屬於油脂與堅果種子...

閱讀詳情 »

美膚聖品維生素C,怎麼吃、怎麼用最有效?妳吃(用)對了嗎? Q:感光食物有哪些?怎麼吃/用才安心? A:網路上有些文章表示「感光食物」食用上有所忌諱,但所謂的「感光食物」如檸檬、小黃瓜,多為富含抗氧化物的食材;其實所謂「感光食物」導致皮膚有不適狀況,是經皮膚碰觸後導致的「光過敏反應」。 Q:維生素C...

閱讀詳情 »

近來天氣爆熱,氣溫頻創新高,可別以為不會感冒而疏於防範。台北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許瀞分表示,由於室內外溫差大,許多人因頻繁進出而罹患「熱感冒」,必須多補充水分;中醫師吳佩青則建議,夏季飲食以消暑利濕為主,如綠豆、薏仁、蓮藕、蘆筍等,飲用薄荷消暑茶、菊花茅根飲等茶飲,對預防熱感冒也有極佳效果。 身體受涼...

閱讀詳情 »

肝臟是我們人體唯一的解毒器官,一旦受損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生命質量。 那麼肝臟不好吃什麼調理呢?  1、荔枝經常食用荔枝具有很好的強肝、健胰的功效,對於一些肝臟功能不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吃些荔枝來起到滋補的功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肝臟功能受損的人群在平時應該多吃些荔枝,以此來增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