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數轉移才察覺! 醫揭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

多數轉移才察覺! 醫揭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日資深演藝人員馬如龍大哥,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過世。而神經內分泌腫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屬較陌生的疾病,究竟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提醒,若民眾發現連續數月反覆腹痛、腹瀉、盜汗和不明原因低血壓跟低血糖,就要有所警覺。

發生原因不明 40-69歲易好發 

蔡坤峰醫師解釋,神經內分泌腫瘤主要跟人體神經系統分布有關,約6成生長在胰臟或胃腸道,其次則生長在肺部或支氣管,但至目前為止發生原因仍未明,且發生率有逐漸增加趨勢;此外,其好發於40-69歲成年人,其中又以男性比例高於女性,

病症分有兩種類型 健檢助及早發現
蔡坤峰醫師說明,根據荷爾蒙分泌情況及有無症狀,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為功能性腫瘤,特別是胰腸胃道腫瘤,時常以熱潮紅、腹痛、腹瀉、低血糖、盜汗等症狀表現;另一種則為非功能性腫瘤,因其沒有症狀表現,因此發現時較嚴重且合併轉移。

然而,此類腫瘤相當不易診斷,通常從發生到診斷約需5-6年時間,但隨著健檢與內視鏡檢查的普及化,某些生長於消化道之神經內分泌腫瘤得以早期發現,並且可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
神經內分泌腫瘤如何治療? 依腫瘤位置

蔡坤峰醫師指出,主要依病人腫瘤位置大小與組織分化狀況,雖然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病程緩慢、存活期率高,但因不同期別,治療方式也大不相同。若組織切片為分化良好(G1)或是分化中度(G2),通常會建議病人手術或合併荷爾蒙療法治療,以有效控制腫瘤惡化並兼顧病人生活品質。
此外,目前健保給付已通過新型長效型體抑素,可針對神經內分泌瘤之症狀進行控制,提升無症狀存活期可能性。但若為分化不良期別(G3),因惡性度高,則必需考慮化療或標靶治療。

數月出現這些症狀 提高警覺盡早就醫

預防勝於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乃千古不變原則。蔡坤峰醫師強調,若自身發現連續數月反覆腹痛、腹瀉、盜汗和不明原因低血壓跟低血糖,就要有所警覺。雖然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屬低惡性度預後佳,不過仍有潛在的惡性化轉移風險,當有所懷疑就要趕快至醫院,進行完整抽血與影像內視鏡檢查,以能早期發現治療。

【延伸閱讀】台廠學名藥有何重要? 慢性病醫師這樣分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羅東博愛醫院博愛病房緩和醫療中心今年成立滿十周年,院方特別選在世界安寧日前夕舉辦溫馨的回顧活動,不少曾在此接受安寧療護的病人家屬選擇回到老地方,與大家分享已逝的摯愛親人在這裡的故事,不僅喚起深刻的共鳴與回憶,也如願實現病人對善終的期待。跨部門合作 給予臨終病人周全照顧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30多歲從事物流業、又熱愛重訓的蘇先生,長時間需要久站、搬重物,為了讓力氣更大、更穩,積極重訓更練出傲人腹肌,卻仍然腰痠背痛,需要按摩緩解痠痛,但治標不治本,往往到了隔天痠痛感又再度襲來,以為是肌肉不夠大,但蘇先生嘗試許多方式都無法根治,直到前往醫院進行「紅繩運動」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84歲的潘奶奶,本身有腰椎椎間盤突出的疾病,平時有疼痛問題造成行動困難。近日夜間因擔心吵醒家人而獨自如廁,一時不慎跌倒送至急診,經由醫師的問診,再透過資訊系統的檢核,發現潘奶奶的狀況可能來自於不適當用藥造成。銀髮健康APP 友善照顧從醫院延伸居家一般急診部門並非專為高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