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吃大喝紓壓 小心病態情緒化飲食

大吃大喝紓壓 小心病態情緒化飲食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27歲女性,常常加班到深夜,回到家總喜歡吃洋芋片、蛋糕等高熱量食物,才覺得有放鬆感覺,但隔天起來卻又罪惡感,導致整天不吃,但晚上回到家又開始放縱吃垃圾食物,日復一日形成惡性循環,不但狂冒青春痘,且常常情緒不穩、經期不正常,也讓肥胖找上門,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原來是情緒化飲食症候群。

情緒化飲食變成現代疾病 年增三成

情緒化飲食雖不是疾病,但臨床上病例每年增加三成,尤其又以科技業、需輪班行業或是記者等職業居多;松德精神科診所醫師林耿立指出,主要是因工作壓力大造成心理的不確定感,透過飲食舒緩情緒,加上作息長期不正常影響下,才會導致情緒化飲食症候群出現。

處於危險情境 易攝取高熱量食物

高熱量食物能讓血糖快速上升,帶給心理快樂感覺,也有助於睡眠,但當處於壓力大、經期前七天或過餐不吃等危險情境下,大量攝取垃圾食物,就可能會埋下危險因子;林耿立醫師說,嚴重時不但會造成失眠、體重起伏大,也很容易造成記憶力下降、血糖不穩等,甚至可能引發憂鬱、失智等疾病,影響健康。

改變飲食習慣 遠離情緒化飲食

治療上,通常會採以血清素藥劑,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且提醒患者遇到危險情境時,應該如何事前預防;林耿立醫師呼籲,臨床上女性出現情緒化飲食的機率又高於男性,要避免陷入危險情境,最好的方式就是要養成正常的飲食習慣,可利用回家前先吃高蛋白、富含纖維等食物,穩定血糖,也可配合運動等其他紓壓管道,減少透過飲食來抒發情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6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最近還滿流行喝油養生,甚至有喝油減肥一說,有人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油;然而,營養師提醒,每人每天油脂攝取量應在二湯匙以內,由於油脂也是熱量來源,所以千萬不要過量,以免體重增加,甚至有心血管疾病危險。 早上起床後就直接喝上一湯匙 喝油養生法所用的油包括有橄欖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名年約40歲、本身有高度近視的上班族,平常面對刺眼陽光,雖瞭解紫外線危害,但因自認僅通勤、午休或洽公才會外出,無需做任何眼睛防曬,近來發現視線朦朧,原以為是本身近視度數加深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在陽光下眼前視野霧茫茫,才驚覺視力惡化,緊急就醫後確診為白內障。 過度紫外線曝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壓力不只造成自己壓力肥,還會導致另一半發胖。美國密西根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對於老夫、老妻來說,若其中一人長期承受壓力,另一半體重容易上升,並產生肥胖問題。 婚姻品質、壓力 導致體重上升 美國密西根大學以50歲以上夫妻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認為,婚姻品質不佳,可能導致體重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家族系統排列」是屬於心理治療範疇,為幫助病童邁向身心健康,高雄長庚醫院兒童神經內科醫療團隊與社服課,特別提供「家族系統排列」輔助醫療研習課程,希望透過家族團體治療,能夠找出孩子的疾病及問題的癥結,進而能使病況獲得改善。 德國心理學家開發出來的團體治療 兒童神經科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