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學生長達兩年腹痛腹瀉! 不是壓力大是腸道在作怪

大學生長達兩年腹痛腹瀉! 不是壓力大是腸道在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19歲的大學生,長達兩年受腹痛腹瀉及血便症狀困擾,一直以為是腸躁症與痔瘡,每每症狀出現,僅在居家附近診所就診用藥,隨著症狀發作愈發頻繁,且服藥後症狀並未改善,在一次大量血便造成休克送急診後,才被診斷出為「潰瘍性結腸炎」。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助理教授級李柏賢指出,該名病患被收治時,從大腸鏡中看出有明顯的腸道潰瘍及血管暴露,經高劑量類固醇治療無效,申請使用生物製劑,「很幸運地,一週之後,該名男性症狀完全緩解,治療十週後大腸黏膜已完全癒合。」

醫籲:及早發現、定期追蹤、持續治療

發炎性腸道疾病又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好發於20至40歲左右的大學生或上班族,常出現腹痛、腹瀉、血便及體重減輕等症狀。李柏賢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為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腸道反覆發炎,若延誤就醫或反覆急性發作,不只會造成腸穿孔、腸阻塞、廔管、腹腔膿瘍等,也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李柏賢醫師強調,「及早發現、定期追蹤、持續治療,是很重要的治療觀念。」

治療目標:追求內視鏡下腸道黏膜 需與正常人一樣

李柏賢醫師進一步說明,臨床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不單是症狀緩解,且必須腸道黏膜恢復正常與一般人無異才算治療達標。目前藥物選擇,傳統藥物包括5-ASA、類固醇、免疫製劑等,主要幫助病灶消炎,其中,生物製劑不僅能控制發炎,並能減少併發症,以減低日後面臨手術切腸風險。

去(108)年10月健保局放寬生物製劑的給付標準,潰瘍性結腸炎從原本的38周延長到54周,克隆氏症維持54周,兩者在病患停藥後的空窗期,疾病復發再申請的用藥時間,從原本的六個月也縮短為三個月。因此,李柏賢醫師呼籲,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無捷徑,唯有及早發現、定期追蹤及持續治療,切勿自行停藥,才能好好的與病共處,「腸」保安康。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7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富含多種維生素、纖維質的高麗菜,一般人通常炒來吃,其實還有多種吃法,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廖珮吟,推薦2道簡單的高麗菜料理「鳳梨甘藍汁」及「高麗菜捲」,提供民眾參考。鳳梨甘藍汁的材料,包括甘藍菜200克、鳳梨150克、水500毫升、檸檬汁1茶匙,以及蜂蜜1湯匙,將所有材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1年全台因為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3,168人,平均每天就有91人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最近氣溫忽高忽低,很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尤其是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小心防範。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基隆市101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2歲的陳先生,原本是名營造公司的老闆,8年前在朋友慫恿下,開始吸食安非他命,隔年因意外摔斷雙腿住院治療,朋友又提供海洛因止痛,從此踏上吸毒不歸路。他一年花費近800萬買毒止癮,最後不但公司倒閉,老婆也和他離婚,在絕望之餘又撞死了一名老婦人,陷入人生最谷底,於是他下定決...

閱讀詳情 »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英國牛津大學與丘吉爾醫院聯合科研小組對16000名女性進行過一項調查,發現臀部渾圓的女性健康狀態更佳,頭腦也更聰明。這是真的嗎?   臀部越大智商越高嗎 研究結果顯示臀部大的女性平均膽固醇含量低,體脂肪含有大量不同類型的荷爾蒙,對糖分的新陳代謝水平更高,所以不易患糖尿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